|【原创】内蒙古|闫新福:故乡那片云——忆一位阔别四十二年的同乡和同学( 二 )


也许是母亲过早离世的缘故吧 , 你十四五岁在队里就小有名气 , 成里里外外干活的“小能手”啦 。 洗衣 , 做饭 , 浇菜园 , 教两个弟弟做功课 , 带他们去拾柴火、挖苦菜 , 尤其是甘肃民勤人擅长的发面馍 , 你烙出的锅盔足有三五寸厚 , 暄腾腾的、黄葱葱的 , 蒸的玉米窝头又圆又沙 , 让人看着就眼馋 。 每年抢收庄稼的十天半月社员们中午都不回家 , 午饭都是在田间地头扒拉自带的饭食 , 干粮、稀粥、南瓜饼、蒸土豆、煮玉米棒、拌苦菜…… , 数你家的馍和酸辣浆水汤美味 , 那些大婶们掐一口撮一口 , 啧啧地竖起大拇指夸赞说 , 瞧人家这娃!寒假正值备耕时节 , 主要农活是往田里拉粪 , 把平时饲养员饲养牛马骡子起出来堆得小山一样的畜粪拉到农田里 , 一车一小堆用地里的沙土盖起来 , 捂上一冬天 , 开春均匀地撒开耕种 , 肥力刚刚好 。 我们俩各赶着牛车 , 你每次都装得满满的 , 用锹拍瓷实 , 像座小蒙古包 , 连半个粪蛋子都撒不掉 。 管生产的吴家大爹好几次笑呵呵地拍拍我和牛说 , 看看人家小伙子干的!
上中学时离家三十几里地 , 在公社我们搭伙儿生活了两年 , 一起走学 , 一起煮饭 , 一起挤在一个小炕上写作业、睡觉 , 我更加真切地发觉 , 你不仅粗活干得细 , 细活更是干得一丝不苟 , 心智如一枚早熟的果子 , 在我青涩的心目中平添了几多钦慕 。
“历揽前贤国与家 , 成由勤俭败由奢” , 每每想起这句话 , 眼前就浮现出你那时补衣服、补袜子手套的情景 。 记得最清楚的 , 是一天晚自习回来 , 脱掉鞋子准备睡觉时 , 忽然发现袜子后跟又咧开了嘴 , 其实那双袜子已经全无原形了 , 层层叠叠的早成了一双“补丁袜” 。 你的座右铭是“新三年旧三年 , 缝缝补补又三年” , 这在70年代仍是学习雷锋好榜样的真实表现 。 于是 , 在一盏小煤油灯下 , 你左手伸进袜洞 , 右手就着昏黄的光亮熟练地走针引线 , 一会就补上去一个月牙般的新补丁 , 针脚像蚂蚁在游行 , 既均呈又细密 。 我真被你和你的袜子深深打动了 , 从此心头刻下“勤俭”二字 , 几十年如一日 。
【|【原创】内蒙古|闫新福:故乡那片云——忆一位阔别四十二年的同乡和同学】回想起来 , 你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 特别是在学习上 。 我写字由潦潦草草“跳大神”到后来越来越工整美观 , 完全是受了你的熏陶 。 你是全年级公认的钢笔字楷体美手 , 并且字如其人不偏不倚 , 不急不躁 , 刚正不阿 。 而你热爱学习的态度更让我自愧弗如 。 新学期课本一发下来 , 你就开始找牛皮纸忙着包书皮 , 晚上用砖头将包好的课本压在炕桌上 , 或枕在枕头下 , 第二天起来压得平平整整的 , 一学期都是这个样 , 包括作业本每次从书包里掏出掏进都要用手把拐角抹平 , 即使用完了还新展展的 。 成年后步入社会风里浪里搏两回我方才懂得 , 真是个性影响命运 , 态度构成格局 , 细节决定成败 。 我想 , 你那勤勉而又严谨细致的性格特征一定成就了你人生路上做人做事追求几近完美的风格吧 。
那年你回来 , 我们都已告别青葱岁月 , 得知你在甘肃一所银行学校任教 , 并已娶妻生子 。 席间免不了抚今忆昔 。
我是高中毕业考试已完 , 就卷起铺盖回家了 , 邱队长叫我回去开拖拉机 , 那时想开拖拉机就像现在想开奔驰宝马一样 , 加上我们家十口人 , 一直过着青黄不接的日子 , 就想快点给家里挣工分去 。 其结果是“奔驰”“宝马”没开上 , 却意外地站在了队上民办学校那间没有讲台的教室里 , 从此开启了与命运一波三折的角逐 。 你们什么时候举家迁往甘肃走了 , 队上鲜为人知 , 还是后来队长在会上说 , 甘肃那边发来一份函 , 说要给你父亲平反昭雪 , 彻底摘除戴了整整二十年的“右派”帽子 , 恢复原籍原职 , 时间是1979年春天 。 平地一声春雷 , 你们默默地告别了故乡那块既有几份蒙昧又有更多善良的土地 。 你说在那个春天的早晨 , 你走上屋后那座沙丘想再看一眼生你养你的故土 , 太阳刚刚苏醒 , 从彩云间露出红润的笑脸 , 朝霞似排浪逐涌 , 迎面扑来 , 令你目不暇接 , 你情不自禁地寻觅着梦幻般的一片云影 , 青春朦胧的内心既留恋难舍 , 又缠绵悱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