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山东临清:运河边的“砖”文化

“这次故宫需要用砖大约在7000块 , 因为有特殊的尺寸要求 , 故宫的专业人员正在厂里对这些已经烧制成的贡砖进行‘坎砖’ 。 ”11月30日 , 山东省临清市魏家湾贡砖文化传播基地负责人赵庆安拿着一块已经修砍好的贡砖介绍道 。 10月份 , 来自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再一次来到位于鲁西北的小村庄 , 只因为这里生产着一种品质独特的砖——临清贡砖 。
“临清的砖 , 北京的城 , 紫禁城上有临清 。 ”这是在当地一则广为流传的民谣 , 古人建造紫禁城用的就是临清贡砖 , 临清贡砖在数百年后多次进入故宫 , 走出了一条传统工艺的振兴之路 。 临清贡砖的烧制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传统手工技艺 , 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临清贡砖的烧制始于明朝永乐年间 , 至清代末年停烧 , 前后长达五百余年 。 烧制工艺非常之精细 。 烧成后的贡砖“击之有声 , 断之无孔 , 坚硬茁实 , 不碱不蚀” 。 北京的故宫、天坛、地坛、文庙、国子监及明十三陵、清东陵等诸多皇家建筑中所用的贡砖 , 大多为临清烧制 。
临清贡砖独特之处首先在土质 , 由于黄河流域带来的泥沙沉淀 , 形成了特有的“莲花土” , 从进窑到出窑要经历四大流程 , 十八道工序 , 用猛火昼夜不停的烧够一个月才可以打造出临清贡砖这一“温润君子” 。 “以体质坚细、色白声响者方可入选” , 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敲之有声 , 断之无孔 , 坚硬茁实 , 不碱不蚀”这一标准 。
为保证贡砖的质量 , 明清两代的临清砖窑 , 都有一套严格的技术操作规程 。 烧砖用的土 , 过完大筛子 , 还要过一遍小筛子 , 将土用水过滤 , 滤满一池 , 待泥沉淀后 , 再从滤池中将泥取出 , 用脚反复踩匀 , 才能用来脱制砖坯 , 这和烧制陶器的备泥技术相差无几 。
【运河|山东临清:运河边的“砖”文化】文物的修缮讲究原产地、原质地、原工艺 , 临清贡砖依旧在源源不断地运往北京故宫、武当山五龙宫、泰山岱庙等地进行古建筑修缮 。 目前 , 临清贡砖不仅在国内畅销 , 还出口到了日本、韩国等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 。 因为贡砖有吸附潮气、降低湿度和室温等作用 , 韩国甚至将其称之为“会呼吸的砖” 。
以人而言 , 造砖讲求心力与技艺;以砖而言 , 成砖在于自然和时间 。 在被无限拉长的时间中 , 临清贡砖经历了漫长而严苛的“修炼”过程 , 形成了更为坚实、纯粹的质地 。 时间的长度、工艺的精细与自然时令的配合 , 使贡砖在见证了明清发展历史之后 , 又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 从一抔泥土到坚实大气的建筑材料 , 临清贡砖正穿越历史文明 , 绽放新的光彩 。 (完)
延伸阅读:
关于《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临清篇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临清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