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诗诵词|赵佶:除梦里有时曾去,和梦也新来不做

《书法课程》
见诸笔墨 | 达于心灵
不可一日无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国书法 | 最高艺术
【吟诗诵词】
第30期
吟诗诵词 | 赵佶:除梦里有时曾去 , 和梦也新来不做
【原词】
宴山亭·北行见杏花
赵佶
裁剪冰绡 , 轻叠数重 , 淡着燕脂匀注 。 新样靓妆 , 艳溢香融 , 羞杀蕊珠宫女 。 易得凋零 , 更多少、无情风雨 。 愁苦 , 问院落凄凉 , 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 , 这双燕何曾 , 会人言语?天遥地远 , 万水千山 , 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 无据 , 和梦也新来不做!
【词牌】
燕山亭:词牌名 。 以宋徽宋赵佶词为准 。 双片九十九字 。 上片十一句五仄韵 , 下片十句五仄韵 。
上片第八句为上三下四句式 。 第九句二字 , 多为感叹词语 , 第十句首字领格 , 引领两个四言句 。
下片第二句首字领格 。 下片第八句为上三下四句式 。 下片第九句多为感叹词语 。 第十句为上三下四句式 。
此调有宋徽宗、毛圱、王之道、张雨诸词可校 。
【注释】
宴山亭:词牌名 。 “宴”通“燕” 。
冰绡:洁白如冰的丝织品 , 此处比喻杏花的花瓣 。
靓(jìng)妆:美丽的妆饰 。
蕊珠宫:道教传说中的仙宫 。
会:理解 , 懂得 。
【译文】
用洁白透明的素丝裁剪 。 花瓣 , 如同淡妆的仙女 。 可是那娇艳的花朵最容易凋落飘零 , 又有那么多凄风苦雨 , 无意也无情 。 这情景实在令人愁苦 , 不知经几番春天的消逝 , 院落中只剩下一片凄清 。
我被拘押着北行 , 任谁来领会这离恨重重?这双燕子 , 又怎能理解人的心情?已走过了万水千山 , 又哪里知道故宫此时的情形?沉心思量 , 却只在梦里才能相逢 。 可又不知何故 , 近来竟连连无梦 。
【赏析一】
这首词以杏花的美丽易得凋零 , 抒发作者的身世之感 。 帝王与俘虏两种生活的对比 , 使他唱出了家国沦亡的哀音 。 上片描绘杏花开放时的娇艳及遭受风雨摧残后的凋零 。 下片写离恨 。 抒发内心的故国之思 。 词中以花喻人 , 抒写真情实感 。 百折千回 , 悲凉哀婉 。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词为赵佶被俘北行见杏花之作 。 起首六句 , 实写杏花 。 前三句 , 写花片重叠 , 红白相间 。 后三句 , 写花容艳丽 , 花气浓郁 。 “羞杀”一句 , 总束杏花之美 。 “易得”以下 , 转变徵之音 , 怜花怜己 , 语带双关 。 花易凋零一层、风雨摧残一层、院落无人一层 , 愈转愈深 , 愈深愈痛 。 换头 , 因见双燕穿花 , 又兴孤栖膻幕之感 。 燕不会人言语一层、望不见故宫一层、梦里思量一层、和梦不做一层 , 且问且叹 , 如泣如诉 。 总是以心中有万分委曲 , 故有此无可奈何之哀音 , 忽吞咽 , 忽绵邈 , 促节繁音 , 回肠荡气 。 况蕙风云:“真”字是词骨 , 若此词及后主之作 , 皆以“真”胜者 。
【赏析二】
词通过写杏花的凋零 , 借以哀伤自己悲苦无告、横遭摧残的命运 。 词之上片先以细腻的笔触工笔、描绘杏花 , 外形而及神态 , 勾勒出一幅绚丽的杏花图 。 近写、细写杏花 , 是对一朵朵杏花的形态、色泽的具体形容 。 杏花的瓣儿好似一叠叠冰清玉洁的缣绸 , 经过巧手裁剪出重重花瓣 , 又逐步匀称地晕染上浅淡的胭脂 。 朵朵花儿都是那样精美绝伦地呈现人们眼前 。 “新样”三句 , 先以杏花比拟为装束入时而匀施粉黛的美人 , 她容颜光艳照人 , 散发出阵阵暖香 , 胜过天上蕊珠宫里的仙女 。 “羞杀”两字 , 是说连天上仙女看见她都要自愧不如 , 由此进一步衬托出杏花的形态、色泽和芳香都是不同于凡俗之花 , 也充分表现了杏花盛放时的动人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