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萌版”青铜面具,像小猪佩奇?

琉璃河遗址距今逾3000年历史 , 是目前北京地区可追溯到的最早的城市文明源头 , 被誉为“北京城之源” 。 12月7日 , 备受关注的琉璃河遗址又出土了一批新文物 , 包括铜器、漆器、陶器等 , 为遗址的历史意义加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琉璃河广为人知 , 源于1974年的考古发现 。 那一年 , 两座西周早期大墓的发现揭开了北京作为燕国都城的历史面纱 。 当年由于地下水位高 , 两座墓葬没有发掘完整 。 但墓中出土的首都博物馆镇馆之宝伯矩鬲、北京地区出土的最大青铜器堇鼎 , 已是惊艳世人 。 2021年 , 为高质量建设琉璃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加强遗址展示水平 , 考古工作者对包括出土堇鼎和伯矩鬲的两座大墓在内的琉璃河遗址进行了再次考古发掘 。
青铜器|“萌版”青铜面具,像小猪佩奇?
本文图片
据北京日报客户端
此次新出土的青铜面具、兽面形铜饰、成组的铜车马器、镂空有銎铜戈 , 纹饰精美、细节丰富 , 均为首次发现 。 其中的青铜面具造型简单 , “有鼻子有眼” , 颇具几分呆萌的气质 , 有网友形容 , 乍一看像小猪佩奇 。
青铜器|“萌版”青铜面具,像小猪佩奇?
本文图片
据北京日报客户端
提到青铜面具 , 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三星堆的纵目面具 。 不过相较于萌萌的“猪脸面具” , 纵目面具眉尖上挑 , 双眼斜长 , 呈柱状向前伸出的眼球 , 凸显了其神秘静穆、威凌八方的独特气场 。 1986年 , 三星堆2号祭祀坑出土的这尊青铜纵目面具 , 以其巨大体量和诡谲造型 , 一举成为了三星堆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 。
为何纵目?一种观点认为 , 所谓“蜀犬吠日” , 纵目面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制作出来的——面具的眼睛呈柱形 , 意味着它有着超乎寻常的望远能力;两只尖尖的耳朵像鸟的翅膀 , 古人眼中 , 飞翔的鸟能听到很远的声音 , 甚至是云霄外神灵的指示 。 因此 , 纵目面具又赢得了千里眼、顺风耳的美誉 。 另一种观点认为 , 纵目面具塑造的是蜀王蚕丛的形象 , 因为古蜀历史上第一位蜀王蚕丛 , 就是“其目纵 , 始称王”的 。
青铜器|“萌版”青铜面具,像小猪佩奇?
本文图片
摄影 段祯
今年6月 , 三星堆3号坑成功提取出一件青铜面具 , 即使沾染着泥土 , 那庄严肃穆的表情也传递着无限的威仪 。 其最宽处达136cm , 高度大约为75cm , 是三星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青铜面具 。 尤其令考古专家意外的是 , 在面具鼻尖的凹槽里 , 还集中发现了一些海贝 。 通过多个迹象 , 专家初步推断 , 这件青铜大面具的入坑方式 , 经过精心设计 。 这一发现 , 有助于进一步揭示三星堆古蜀人的祭祀之谜 。
青铜器|“萌版”青铜面具,像小猪佩奇?
本文图片
图据央视截图
古代青铜器是中国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 古史所记“夏铸九鼎” , 是打开中华青铜文明“首页”的标记;古语有云“天子九鼎” , 意味着至高无上的权力 。 被用作“礼器”的青铜器 , 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宝贵遗产 。
自2004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实施以来 , 考古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 一大批丰富的考古材料 , 实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总体特征 。
【青铜器|“萌版”青铜面具,像小猪佩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