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国家图书馆古籍“御医”张平:环境适宜,《永乐大典》纸张还可保存1000年( 二 )


皮纸的产地,古籍专家认为出自于江西南昌西山的官纸局所生产的楮皮纸。江西皮纸为明代一重要纸系,原产于江西广信府、玉山等地。明人屠隆在《考槃余事》卷二《纸笺》中谈到本朝纸时写道:“永乐(1403—1424年)中,江西西山置官局造纸,最厚大而好者,曰连七……”。这其中提到的连七应是纸的尺幅大小,以尺幅大小相区分,还有连二、连三、连四之说。
永乐年间西山官纸局所造之纸,明代江西新建学者陈弘绪(1597—1665年)在其所著的《寒夜录》卷下中云:“国初(明初)贡纸,岁造吾郡西山,董以中贵,即翠岩寺遗址以为楮厂(纸厂)。其应圣宫西皮库,盖旧以贮楮皮也。今改其署于信州,而厂与寺俱废”。是说,明初始于江西南昌府新建县西山翠岩寺旧址兴建官办纸厂,供内府御用,朝廷更派宦官监造。
所砍楮皮贮于当地应圣宫西皮库。由此可知西山官纸局纸为楮皮纸,更是内府御用。因而古籍专家认为《永乐大典》用纸:“……即以江西西山纸厂所出楮皮纸抄写,此纸洁白、纸质匀细、厚实”。还认为:“西山纸厂似为抄写《永乐大典》而于永乐元年(1403年)所特设”。
乾隆曾允许裁剪《永乐大典》余纸赏赐大臣
古籍$国家图书馆古籍“御医”张平:环境适宜,《永乐大典》纸张还可保存1000年
文章插图

湖北省图书馆展厅陈列的3册《永乐大典》原件。采访人员万建辉 摄
陈红彦还介绍,有文献记载,“(乾隆)诏开四库全书馆,命翰林诸臣取院中所贮嘉靖重录永乐大典,分种编辑,每卷尾有余纸,以赐诸臣”。
《永乐大典》余纸,是指每册《永乐大典》末尾有重录官署名的那一页空余部分,亦可称余幅、幅余。因为“纸甚莹洁”,在《四库全书》开馆期间,乾隆帝曾让人截取这些余纸,其中一小部分用以赏赐馆臣,“幅余茧素灿如雪,诏给臣等供其私”;其余大部分用以仿造藏经纸。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谕令用《永乐大典》双页纸2053张、单页纸3397张发交杭州织造处毁造藏经纸。
陈红彦说,现存《永乐大典》残本最后署名页除后来补录的以外,均有被剪裁的痕迹。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截取《永乐大典》余纸是相当随意的,对《永乐大典》造成极大伤害。
【编辑: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