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我有南山一亩田

生活|我有南山一亩田
文章图片

我们生活的城市没有田野 , 没有农忙 , 没有炊烟 , 没有鸡鸣 。 在拥挤而嘈杂的城市待久了 , 会向往书中的田园生活 , 渴望放慢生活的步履 , 去淳朴宁静的地方走一走 。
每个人 , 都有自己心中的田园 。
它也许是“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 也许是“种豆南山下 , 草盛豆苗稀 。 晨兴理荒秽 , 带月荷锄归 。 道狭草木长 , 夕露沾我衣 。 衣沾不足惜 , 但使愿无违” 。
在城市里 , 能回归田园吗?
【生活|我有南山一亩田】《南山有我一亩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作者李开云 , 职业是现实主义题材作家和编剧 , 也是田园生活爱好者 。 日常写作 , 业余种田 。 他说:有一种美 , 叫走在田园的路上 。
2014年 , 李开云花1000元在重庆南山脚下买下一块田(确切地说是一块田的使用权) , 从此过上了荷锄种地、写作听雨的诗意生活 。
你或许会问:城市里哪儿来的田种?作者说:田园并不一定只存在于乡野 , 它是一座城市的秘密 。 只要你愿意 , 朝城市的边缘地带开车走上一刻钟左右 , 就一定能找到农田 。
有朋友问:“为什么一定自己辛苦种地?买点吃不是更省事?”李开云认为 , 生活方式只是一种选择 , 重要的是心的快乐与自由 。 就像挪威作家阿澜·卢所说:“我们已经习惯了所谓舒适的城市生活 , 但偶尔也需要去体验一下自然的浩瀚 , 感知我们到底来自何方 。 ”
刚锄地的时候 , 不到20分钟 , 李开云的手就起了血泡 。 老菜农李爷爷告诉他 , 锄地不能用蛮力 , 得用技巧 。 举起锄头的时候 , 双手得用力 , 把锄头柄握紧;但在锄头落地的时候 , 双手得松劲儿 , 借着惯性的力量 , 将锄头插入泥土 。
跟翻地相比 , 种菜则是一个技术活 。 比如四季豆 , 它从土里冒出芽来两周左右 , 就需要在旁边插上支撑架 , 否则它就会匍匐在地上 , 造成收成锐减;当嫩绿的豌豆苗长到两三厘米高时 , 施一次肥 , 长势就会迅猛;黄豆跟韭菜、葱一样泼辣 , 一般栽种在靠近土坎和边界的地方 , 舒展开来的豆秆斜靠在路旁田垄 , 不占据空间 。 所有的蔬菜中 , 从洒下一粒种子到生根发芽 , 菠菜的生长速度是最慢的 , 小白菜最快……
种了几年菜 , 李开云俨然成了个地道的种田人 。 他说:田园 , 就像你生活中的某个朋友 , 不管你是否需要 , 它都在那里固执守候 。 土地不懂欺骗 , 不懂说谎 。 你对它好 , 精心呵护 , 它就给你足够多的回报 。
种地久了 , 田园里的人都变成了亲人 。
在这本书里 , 每个人的生活都很简单 , 却又散发着动人的滋味:李爷爷80岁了 , 为给菜地浇水可以任性地坐飞机从千里之外赶回家 。 他在自己地里盖了一间工具棚 , 让大家放农具 , 不仅将别人的农具擦洗得干干净净 , 还免费修好损坏的工具;老张菜地里的花椒成熟时 , 谁都可以撸一把带回家去做调味品;夏天沟渠堆满垃圾 , 老彭主动清理 , 还挂了个文明种菜告示牌;冬天 , 大家找来七八根粗壮的木棒 , 搭在干涸的沟渠上 , 架上柏树枝烧烤腊肉、香肠;夏天 , 蔬菜丰收了 , 大家互赠调剂……人与自然因田园而和谐相处 , 这是人世间独有的美 。
作者还精选200幅耕作图片 , 将自己根植于大地的生活方式立体呈现——夏日天静昼长 , 听得到黄瓜、西红柿、豆角勃勃生长的声音;秋天是收获的时节 , 鲜嫩的玉米、朴实的地瓜 , 用最简单的方式烹煮就能品尝到最纯正的食之本味 。 播种、浇水、劳作、收获 , 日子简单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