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徒|这部影片不会是下一个《罗马》| 理中客

【天主教徒|这部影片不会是下一个《罗马》| 理中客】喵族码字员:林哥史达
天主教徒|这部影片不会是下一个《罗马》| 理中客
文章图片

从另一个角度讲 , 这样一部情节碎片、观点模糊的电影 , 或许只是导演讨好影评人的手段 。
2018年,墨西哥导演阿方索·卡隆让全世界都知道了墨西哥城有一个“罗马区”(Colonia Roma);2021年,英国导演肯尼斯·布拉纳成功地向全世界安利他的家乡,贝尔法斯特 。
《贝尔法斯特》和《罗马》有很多共同点 。 比如它们都是用地名来当片名、都用数字黑白影像去拍导演自己的童年生活、都用一场暴乱作为影片故事的背景板等等 。 但是,如果真的从电影本体进行比较,那么《贝尔法斯特》更像是对《罗马》的一次模仿 。 (布拉纳在各个场合都说自己还没看过《罗马》,带着这个说法看完影片,只能说大家笑一笑就好 。 )
天主教徒|这部影片不会是下一个《罗马》| 理中客
文章图片

《贝尔法斯特》的导演肯尼斯·布拉纳是一位近二三十年一直活跃在世界影坛一线的电影人,同时他也是编导演三位一体的全才 , 他作为导演曾经在执导过莎翁的舞台剧 , 还有《灰姑娘》《雷神》《东方快车谋杀案》等商业大片 , 目前他的最新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也制作完毕 , 但是碍于全球疫情与男主角负面新闻缠身 , 导致该片的上映日期一拖再拖 , 暂定于明年二月北美上映 。
天主教徒|这部影片不会是下一个《罗马》| 理中客
文章图片

作为演员 , 他曾在《哈利·波特与密室》中扮演爱出风头的反派吉德罗·洛哈特教授 , 是一代人的童年记忆 。 他也曾在诺兰执导的《敦刻尔克》中扮演帮助军队撤退的英国军官 。 他目前最新的银幕形象是在同为诺兰导演的《信条》中出演想要与世界同归于尽的大反派安德烈 。
天主教徒|这部影片不会是下一个《罗马》| 理中客
文章图片

经过了大量商业电影的洗礼后 , 《贝尔法斯特》无疑是肯尼斯·布拉纳迄今为止最个人化的电影 , 但它也力求在观众中间取得广泛的共鸣 。 它描述的年代是北爱尔兰近代史上的一个最暴力、动荡的时期 , 但本片的视角却是通过一个天真的9岁男孩来呈现的 。 而这个叫做巴迪的男孩 , 就是导演本人的化身 。
天主教徒|这部影片不会是下一个《罗马》| 理中客
文章图片

贝尔法斯特是英国北爱尔兰地区的最大海港 。 它于1888年开埠 , 1920年正式成为北爱尔兰的首府 , 并逐渐成为北爱尔兰政治、文化中心和最大的工业城市 。 导演布拉纳出生并成长于这里 。 本片并没有很强的情节性 , 基本是通过导演本人碎片化的回忆串联起整部影片 , 这是一封他写给自己家乡的情书 , 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很难不被贝尔法斯特的街头文化所吸引 。 通过片尾的一行字幕:"致那些留下的故人、致那些离开的游子 , 以及所有迷失方向的人 。 "--我们可以感受到藏在银幕黑白画面之下的怀旧之心 。
天主教徒|这部影片不会是下一个《罗马》| 理中客
文章图片

然而 , 因为观众是从一个名叫巴迪的可爱孩童的视角来见证发生在1969年夏天北爱尔兰的暴乱事件 , 因此本片对整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都做了大量的省略 。 那一场改写了北爱尔兰近代史的暴动起始于1968年10月(本片故事发生的十个月前) , 当时天主教工人阶级社区存在普遍的不满情绪 , 因为他们被当时的“统一派”政府不公平地对待 。 自从北爱尔兰政府建立以来 , 50年中天主教徒一直在住房和工作上遭受系统性的歧视 。 由于对选举区域明目张胆的不公平地重新规划 , 天主教徒也被部分地剥夺了公民权 。 所以天主教徒在风起云涌的60年代站了出来 , 在街头大肆报复新教徒 。 所以本片只呈现了暴乱的一小部分 , 最重头的戏份也只是巴迪把一直用作玩具盾牌的垃圾桶盖子变成了抵御暴徒们乱掷飞石的盾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