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准国教”VS“丧家犬”:中国历史背后的文化密码

儒家|“准国教”VS“丧家犬”:中国历史背后的文化密码
本文图片

“准国教”VS“丧家犬”
中国历史背后的文化密码
“中国不能没有山东 , 就像西方不能没有耶路撒冷 。 ”
1919年 , 被誉为“近代中国第一外交家”的顾维钧 , 在巴黎和会上这段慷慨激昂的陈词 , 据说深深刺痛了与会的西方国家巨头 , 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利益 , 意外地打破了“弱国无外交”的魔咒 。
山东为何如此重要?因为山东是孔孟之乡 , 是儒家的发源地 。
而儒家 , 无疑是中国两千年历史的精神内核 , 儒家对于中国的重要性 , 丝毫不亚于基督教之于西方文明 。 然而 , 顾维钧在国际上讲这段话时 , 国内“打倒孔家店”的新文化运动 , 正如火如荼 。
历史沧桑 , 但却常相似 。 新文化运动半个世纪后 , 中华大地又再次上演了的更加激进的“批孔”运动 。 彼时 , 儒家的命运 , 远比孔子当年周游列国时“丧家犬”般的遭遇 , 更加悲惨 。
儒家|“准国教”VS“丧家犬”:中国历史背后的文化密码
本文图片

然而 , 进入21世纪 ,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 , 以儒家为主角的“国学热”方兴未艾 。 甚至 , “孔子学院”频频走出国门 , 成为文化输出的重点事件 。
可见 , 曾统治国人思想两千年的儒家 , 进入近代后 , 其遭遇非常坎坷 。 今天 , 中国人对儒家的态度与情感 , 更是复杂却又对立:
●从思想角度 , 在历史上 , 儒家不仅是中国“百家争鸣”中的重要一家 , 也是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黄金年代——即轴心时代的思想贡献者之一 。 儒家的“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 , 以及“仁爱”等思想 , 即便放到今天 , 依然具有普适性 。
●从文明视角 , 由儒家思想构筑的制度与秩序 , 比如 , “三纲五常” , 大部分与现代文明相悖 。 因此 , 拥抱现代文明往往意味着对儒家的批判 。 比如 , 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 , 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 , 中国自由主义学者 , 对新儒家思潮的批判 。
●从文化视角 , 儒家早已与中国历史合为一体 , 甚至与中国的情感、思维、生活方式密不可分 , 儒家是中国文化资本中 , 始终无法绕开的东西 , 无论认同与否 。
●在现实应用层面 , 无论家庭、职场 , 还是社交 , 我们和亲人、同事、领导 , 甚至普通朋友或网友 , 在沟通、认知、思维上的很多差异与冲突 , 究其归因 , “儒家”都是一个绕不开的存在 。
因此 , 无论对儒家是褒是贬 , 无论从思想角度 , 还是文明或文化视角 , 我们都需要全面、系统的了解儒家三千年的历史脉络与主要观点后 , 再做出自己的判断 。
儒家|“准国教”VS“丧家犬”:中国历史背后的文化密码
本文图片

然而 , 目前关于儒家的知识 , 在互联网上 , 呈现两极分化:对被政治化的儒家一边倒的批判VS用儒家的思想伦理教化 , 但两者的背后 , 共同点都是碎片化、脸谱化 。 与互联网上碎片知识不同的 , 关于儒家的图书作品 , 市面上主要是以下三类:
1. 原教旨主义的儒家典籍 。 比如 , 孔子、孟子、朱熹等儒家的原著 。 这类书还原了儒家思想的原貌 , 但其价值主要在学术层面 , 对普通读者 , 除非文言文学习所需 , 必要性不是很大 。
2. 对儒家原著的解读 。 由于儒家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 提及儒家 , 谁都可以说上几句 。 因此 , 解读儒家的图书非常多 , 但质量良莠不齐 , 高水准的更加稀缺 。 这类书最大的问题 , 要么用今天的认知曲解先贤;要么总试图回到历史现场 , 找寻原汁原味的儒家 。 但事实上 , 历史现场是永远回不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