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博物馆藏古玉,巧夺天工,叹为观止

每天了解古玩知识
博物馆|博物馆藏古玉,巧夺天工,叹为观止
本文图片

白玉对碗 明-清 , 16-18世纪
这两只白玉碗组成了完美的一对 。
博物馆|博物馆藏古玉,巧夺天工,叹为观止
本文图片

佛手 明末或清初 , 17-18世纪
该玉雕表现了一只佛手的形象 , 由于佛手近乎都是果皮 , 是一种不可食用的植物 。 在中文中 , 这种植物之所以被叫做“佛手” , 是因为它的形状犹如佛的一种手印 , 食指和小指指向上方 。 佛手被视作能带来好运 , 有浓郁的气味 , 通常在新年时被放在瓷碗中供奉在家中神像的神龛前 , 也被用来清新房间空气 。
博物馆|博物馆藏古玉,巧夺天工,叹为观止
本文图片

宫廷头饰与发簪 宋或金 , 12-13世纪;明 , 15-16世纪
该头饰刻有四条龙的形象 , 以精细的浅浮雕工艺表现 。 头饰上有孔 , 可插入发簪固定于发间 。 在重要场合 , 通常文武官员会佩戴类似的头饰 。 该展品可追溯至明朝末年 , 类似的头饰相当稀有 。
博物馆|博物馆藏古玉,巧夺天工,叹为观止
本文图片

玉蝉 汉 , 公元前2-1世纪
玉蝉 , 自汉代以来 , 皆以蝉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 。 将玉蝉放于死者口中称作含蝉 , 寓指精神不死 , 再生复活 。 把蝉佩于身上则表示高洁 。 所以玉蝉既是生人的佩饰 , 也是死者的葬玉 。
博物馆|博物馆藏古玉,巧夺天工,叹为观止
本文图片

镶金边玉杯 清代
清王朝(1644-1911年)前50年 , 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 自1759年 , 中国掌管和田玉生产区 , 使得玉石的供应更加充足 。 许多莫卧儿玉器都是这一时期收到的贡物 , 然后中国工匠对其进行仿制 。 该玉杯表面有莲花浮雕以及茛苕植物 , 有莲花芽形的杯把 。
博物馆|博物馆藏古玉,巧夺天工,叹为观止
本文图片

韘及垂饰 东周 , 公元前5-3世纪;汉 , 公元前3-2世纪
韘是扳指的前身 , 扳指通常是弓箭手戴于勾弦的手指 , 用以扣住弓弦 。 随后 , 扳指变得越来越精致 , 其实用功能慢慢减弱而礼仪功用慢慢突出 。 这一点从扳指上越来越精致的垂饰就可以知道 。
博物馆|博物馆藏古玉,巧夺天工,叹为观止
本文图片

石间罗汉玉雕 明末或清初 , 17-18世纪
该玉雕表现了第九罗汉坐于石间的样子 。 人物形象刻画逼真 , 玉雕上写有汉字 。
博物馆|博物馆藏古玉,巧夺天工,叹为观止
本文图片

来通杯(角形酒器)明 , 16-17世纪
汉朝时期 , 中国的宫廷之上十分流行中亚的奢侈品 , 这种角形造型就是在当时被引进中国的 。 而杯子上龙头吞杯的样式则可能是后来的发明或者仿古而成 。
博物馆|博物馆藏古玉,巧夺天工,叹为观止
本文图片

芦苇双鱼盘 明末或清 , 17-18世纪
鸟、鱼戏水的场景图案常常出现在明后期的器具上 。 该玉盘上刻有双鱼嬉戏于芦苇丛中的场景图案 。
(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声明:尊重作者原创 。 如有涉及版权问题 , 敬请作者或同行告知 , 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 同时 , 欢迎广大藏友投稿分享您的原创好文章 。 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刊发布文章 , 请另取标题 , 以免读者误会 。 如使用本刊标题 , 必须注明“转自公众号:四海博缘收藏平台” 。 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