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如今能换成多少人民币看完你就知道了
如果你懂得使用,金钱是一个好奴仆,如果你不懂得使用,它就变成你的主人。——马克·吐温人的一生都在和钱打交道,从出生到去世,都离不开钱的作用,钱几乎成为了一个人价值的衡量,但钱本身却又十分的不稳定,在不同的时期,不仅有不同的外观,也有不同的价值,有的时候,我们用很少的钱,就可以获得很多,但有的时候,我们有很多的钱,却什么也换不回来。
文章插图
大洋其实只是民间的别称,它的真实名称叫做大洋,是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全世界都通用的货币种类之一,当时国内的主流大洋因为刻着袁世凯的头像,又被成为袁大头,而在国外,流行的还有西班牙银币,葡萄牙银币等。
文章插图
那么民国时期的大洋,究竟能换算成多少人民币呢?因为那时的银价和现在完全不同,所以不能直接换算,我们需要用购买力作为换算的方式,来完成最终的对比。大洋的购买力
文章插图
当然了,仅仅依靠大米为换算标准并不足够,作为战时的刚需,大米的价格在民国时期一直有点虚高,甚至偶尔还会出现暴涨,所以在换算的时候,我们还需要加入别的东西,例如猪肉,民国时期一斤猪肉的价格大概就是1大洋多一点。
文章插图
不过这也仅仅是在食物等刚需物品上,在非刚需物品上,大洋的购买力就会显著提升,例如在报纸方面,民国时期订购一个月的报纸只需要一个大洋,而且这个报纸还是直接送到你的家门口。近几年看报纸的人逐渐减少,所以我们以10年前,也就是2011年的报纸价格为参考,那时订购一个月的报纸大约为500元左右,同理,一个大洋还可以购买一本书籍,例如鲁迅先生的著作《呐喊》,在当时的售价仅仅为7角,购买后还能有剩余。民国的真相
文章插图
看到这里很多基本有了一个定论,经过平均数计算,一个大洋相当于人民币100元左右,这样算下来,当时的大学教授一个月的工资是300块大洋,那就是足足三万块,真的是高薪啊,不过大家这里需要注意,这个兑换比例可能还要至少乘以三倍左右。为什么会这么说呢?研究过民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民国时期大米虽然普及,但是普通人尤其是农民是很少吃大米和白面的,只有家庭殷实的家庭才会以大米为主食,大部分家庭的主食还是小米、红薯等。如果这样对比的话,那时的大米可以相当于现在的高级大米,在超市中,500克装的高级大米售价大约在400元左右,这样来看,民国时期的一个大洋,少说相当于现在的300-400元,差价十分的夸张。
文章插图
如果真的要进行等量购买力对比的话,民国时期的大洋,可以相当于改革开放前的一块钱,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物价非常低,低到什么程度呢?日常所需的物品在购买的时候,基础价位在分和角,例如一瓶汽水三分钱,一个面包五分钱的概念。关于人民币的购买力,其实早已有定论,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涌现出一大批的“万元户”,那时的万元相当于现在的百万级别,而民国时期教授月薪在三百块大洋,也就是现在的月薪三十万,这就是民国时期大洋的真实购买力。其实坦白来说,民国时期的货币还是比较稳定的,人民也较为富足,这点在电视剧《大染坊》中清晰可见,这部剧中的男主陈六子通过开染厂大赚一笔,在其成功后,一年的收入大概在几十万大洋,买豪车、豪宅这些对于他来说简直就像是家常便饭。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和尚&司马迁记载奇案:和尚巧遇命案无辜被冤,县令发现破绽智破命案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船夫&新科状元乘船回家,船夫随口说出一上联,状元却至死都没对出来
- 玉真子&金庸《碧血剑》八大顶尖高手排名,何铁手第八!
- 冬奥&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