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三段式构图,高岑绘《溪山泛舟》

写文章有三段式结构,即“总分总”,这一点大家都了解。其实,山水画也有三段式,常体现在构图上。知道这一点的人就不多了,恰好这幅高岑画《溪山泛舟》就是典型的三段式构图。以此为例,跟大家聊聊这方面的知识。
三段式的文章,可以体现逻辑缜密、脉络清晰的特点。三段式构图有哪些优点呢?要想回到这个问题,还要回归作品本身。山水画出现的年代,晚于人物画,最早只是人物画中的“陪衬物”。一直到南北朝时期,随着山水诗、山水游记的兴起,才有了快速发展。遗憾的是,这一时期的画作没有传世作品可以欣赏。从山水画的起源到发展,都有文学创作对其自身的影响。故此,三段式构图出现是水到渠成的产物。
画家&三段式构图,高岑绘《溪山泛舟》
文章插图

三段式构图追求画面上的连续性与空间上的自然变化。山水画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审美特征,比如幽深、苍润、古雅、天然等等。其实,画家在创作之初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把真实的山水画在纸上。一个是立体的,一个平面的,转化过程中一定会缺少很多关键信息。
【 画家&三段式构图,高岑绘《溪山泛舟》】聪明的古人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高一点再高一点”。《溪山泛舟》有前中后三个层次,代表近处、中景、远处。前面的近处最低,中景略高一点,远景最高在画面上方。通过抬高的方法,表现空间变化。这样一来,三段式构图可以通俗地理解为“高一点再高一点”。
画家&三段式构图,高岑绘《溪山泛舟》
文章插图

有些画家在创作中不满足三段式构图的呆板,总想让画面显得生动一些。于是,就有了宋代画家提出的“三远法”构图。两种构图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再加上南宋画家提出了边角式构图,这几种构图法几乎涵盖了所有山水画的构图形式。
高岑在创作中,也有将三种构图方法融合的趋势。这样画,可以让整幅作品显得十分灵动。画中最高峰的山脉呈现“S”型,让空间变化有延伸的感觉。由此,衔接远近、前后,十分可贵。
画家&三段式构图,高岑绘《溪山泛舟》
文章插图

《溪山泛舟》是一幅成功的作品,笔墨技法上也可圈可点。高岑采用牛毛皴表现山石结构,产生了苍润的视觉效果。这样一来,画中的空间感更强烈了。远观《溪山泛舟》真有江山无尽就在眼前的感觉。
高岑和龚贤是同时代的画家,他比龚贤小三岁,二人同为清初金陵画派的名家。虽然归属同一画派,但二人的风格相差甚远。唯一相似的一点就是,他们对笔墨的研究到了极高的境界。由此可知,成为画坛大师并非只有一条路可走,哪怕同一时代、同一地方、经历相似的画家,也会有不同的追求。
画家&三段式构图,高岑绘《溪山泛舟》
文章插图

三段式构图,增强了传统山水画中的空间感。高一点更高一点的理念,看似简单,却一直沿用至今。不得不佩服古代画家的智慧,他们用简单的办法解决了复杂的问题。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