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庄子的悟道:揭秘人生的四重境界,你能从庄子世界中找到自己吗?( 二 )


逍遥#庄子的悟道:揭秘人生的四重境界,你能从庄子世界中找到自己吗?
文章插图

说完,庄子看向我:所以你明白这第一层逍遥了吗?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这就是第一层逍遥,什么意思呢?这句话直译就是,以担任一官的职守来体现自己的才智,以顺应一乡的志趣来体现自己的品行,以投合一君的心意来体现自己的德性,为了取得一国的信任,获得崇高的地位。我们大部分人其实都像庄子口中的小鸟一样,认为财富和权力是逍遥的代名词,对更高的境界就会感到不屑一顾,他们逍遥吗?他们也确实逍遥,不过他们这种逍遥却是有待的,获得财富和权力的人虽然不愁吃喝,但唯独怕失去运气,又变得一无所有,整日提心吊胆,这是逍遥吗?恐怕算不上是逍遥。当然这个问题刚才我们说到了,财富和逍遥不成正比,于是我又问:那什么是第二层逍遥呢?
逍遥#庄子的悟道:揭秘人生的四重境界,你能从庄子世界中找到自己吗?
文章插图

庄子说:我有一个朋友叫做宋荣子,有不少君主想要招纳他为宰相,让他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官,给他无尽的财富,但他却不为所动,而且终生不仕,他这个人就是这样,就算世上所有的人都称赞他,他也不会感到高兴,从而就去奋斗,去努力,就算世上所有的人都诽谤他,他也不会感到沮丧,就此消沉,他将自己和外物分的很清,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需要什么,这个就是逍遥的第二层境界。听到这里,我渐渐开始明白:宋荣子自然更为逍遥,因为他不再被外物牵累,自己与这个世界之间的界限划的很清,不用提心吊胆的去揣摩他人的想法,不会担心自己一贫如洗。庄子频频点头:这个就是且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也就是说,能够界定内我和外界,辨别真正的荣辱,但是,这种人真的存在吗?我明确地告诉大家,是存在的。
逍遥#庄子的悟道:揭秘人生的四重境界,你能从庄子世界中找到自己吗?
文章插图

说到这里,又避免不了要提弘一法师李叔同,李叔同一生做过演员,玩过音乐,当过有钱人,也做过穷苦人,最终遁入空门,给世人留下了一个悬念,他想做一件事,就会把这件事做到极致,当已经做到极致时又会突然放弃,转而去追求其他的、并不精通的东西,在李叔同做僧人时,徐悲鸿曾经前去拜访,看到窗台枯死的树枝上竟然发出了新芽,徐悲鸿感叹:枯树发芽,必定是高僧在此修行,让它起死回生。李叔同说:不是的,是我每天为它浇水,他才活过来的,其实这就是所谓的“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即算是给他家财万贯,他也不为所动,很多人都疑问,他为什么这么选择呢?但这个事那有为什么呢?他为什么不能这么选择呢?所以庄子口中的宋荣子,比前者要逍遥的多,难道还有比宋荣子更逍遥的吗?我感到疑惑,还有比抛弃世俗更高的境界吗?
逍遥#庄子的悟道:揭秘人生的四重境界,你能从庄子世界中找到自己吗?
文章插图

万物化我
我问庄子:那逍遥的第三层境界是什么呢?庄子一愣,眼神中出现了向往:宋荣子是很逍遥,但他也“有待”。他有什么待?他已经不再关心俗世,不再关心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他还担心什么呢?庄子说:他还要担心吃饭,还要在这片陆地上行走,去远方还要驾车,睡觉还要床铺,他哪能算得上是逍遥?这句话听着像是抬杠,离开这些又怎么生活呢?还没等我发问,庄子又说:我听说过一个叫做列子的人,他能够御风而行,一日千里,他走到哪里,哪里就会枯木逢春,重现生机,他不只是离开了这个俗世,而且还达到了理想的层次,这不比宋荣子更逍遥吗?所以这逍遥应该叫做“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数数然也。”那确实,宋荣子是对俗世的幸福不怎么在乎了,但列子却对整个俗世都不怎么在乎了,当然要更加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