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知远|第一届“文景历史写作奖”十强揭晓,许知远《青年变革者》入选

第一届“文景历史写作奖”十强名单在12月7日出炉 。 经过近两个月的评选 , 10位初选评委和5位决选评委共同从七十余本参评作品中选出入围十强 。
“十强”作品中《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述及梁启超求学、进京赶考、师从康有为、结集同道、上书清帝、办刊《时务报》 , 及至戊戌政变前夜 。 许知远回访历史现场 , 以想象激活史料 , 状摹青年梁启超的希望与挫败 , 复活时代的细节与情绪 。
评委会推荐语写道:“梁启超是晚清政治大变革时代的骄子 , 同时其个人生活又充满着独特魅力 , 两者交织呼应 , 彼此形塑 , 其复杂多变的人生轨迹和思想阅历给传记写作增加了不小难度 。 《青年变革者》比较充分地调动了历史想象力 , 从人性和人心的角度参与体验梁启超做出的非凡历史选择 , 行文有血肉 , 有温度 , 充满灵动的生机与画面感 , 提供给读者相当独特的阅读经验 。 ”
何为好的历史写作?书写历史的目的是什么?写作者怎样记录生活、留住突如其来的思绪 , 又怎样找到内心的方向?今天 , 活字君与书友们分享文章《许知远写梁启超:几代人的焦灼与渴望、勇气与怯懦》 。
许知远|第一届“文景历史写作奖”十强揭晓,许知远《青年变革者》入选
本文图片

许知远写梁启超:
几代人的焦灼与渴望、勇气与怯懦
樊晓武|文
许知远|第一届“文景历史写作奖”十强揭晓,许知远《青年变革者》入选
本文图片

“你不是在写梁启超 , 你是在写你自己 。 ”《十三邀》的节目里 , 姜文这样对许知远说 。
随着耗时五年、潜心书写的“梁启超三部曲”的第一部《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完成 , 许知远和梁启超的相遇 , 也终于有了一个阶段性的成果 。
对于这部传记 , 许知远有着富有雄心的期许:
“我希望这三卷本的传记成为一部悲喜剧、一部近代中国的百科全书 。 我期望它能复活时代的细节与情绪 , 展现出几代人的焦灼与渴望、勇气与怯懦 。 ”
为什么要写梁启超?作为“不合时宜”的理想主义者 , 许知远对今天的质疑和反思 , 在一百多年前的梁启超身上找到了共鸣:
“那一代人也面临一个加速度的、技术革命与知识爆炸的时代 , 他应对这些变革时的勇敢与迷惘 , 激起了我强烈的共鸣 。 ”
虽然日常做着很多事 , 但许知远说 , 写梁启超的传记是近期让他感到最快乐和兴奋的事 。
现在 , 这本传记 , 带着文字的深度和温度来到读者面前 , 而且 , 还有许知远特有的叙事风格和时代批判性 。
在这本书里 , 你能读到饱满的热情、细密的考证 , 也能读到作者对梁启超生命的书写和自我情感的投射 , 更能读到在时代的风云变化中知识分子的选择和对命运的抗争 。
梁启超坚定的眼神击中了许知远
2013年 , 37岁的许知远厌倦了新闻业的碎片与短暂 , 想寻求一种更辽阔与深沉的表达 。 在旧金山的城市之光书店 , 许知远看到一张梁启超的照片 , 他被与印度诗人泰戈尔和阿富汗思想家哲马鲁丁·阿富汗尼并列在一本书的封面上 。
照片上的梁启超三十岁左右 , 彼时的他刚刚经历戊戌变法的失败 。 他正在动员散落在世界各处的华人商人与劳工捐献资金 , 希望能够重新集结力量 , 营救受困的光绪皇帝 , 建立一个富强的中国 。
在许知远的叙述中 , 照片上的梁启超 , 鼻正口阔 , 短发整洁而富有光泽 , 由中间清晰地分开 , 竖领白衫浆得笔挺 , 系一条领带 , 嘴角挂有一丝骄傲 , 眼神尤为坚定 。 正是这坚定的眼神击中了许知远 。 “为何不写一部他的传记 , 借此追溯近代中国的转型呢?它肯定足够辽阔与深入 , 也与我的个人经验紧密相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