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两岸作家线上共话文学传承与发展

中新社北京12月9日电 (周晓航 刘大炜)“传承·发展”两岸文化名师对话之文学交流会9日在北京及台北以视频连线形式召开,两岸作家就文学发展、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等议题探讨交流。参会人士指出,文学是两岸交流的重要渠道,两岸同文同种、同根同源,更好的交流有助促进中华文化延续。
北京市文联一级巡视员田鹏在致辞中表示,本次活动从文学这一载体出发,希望能通过这种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精神力量,促进两岸文学互鉴互通,共同探索和思考中国文学传播和前进的方向。
“文学是最好的桥梁,它可以连接古今中外、连接所有的人。”旺旺集团副董事长、前台北县长周锡玮表示,两岸要多交流、多来往,文化才能更好地延续。
台湾中国文艺协会理事长王吉隆指出,两岸在写作题材、写作方式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同文同种、有追求文学“真善美”的共同目标。希望两岸文艺家一同努力,发扬中国文学的博大、精辟,复兴中华文化。
交流会上,北京文学作家代表宁肯和台湾文学作家代表彭镜禧从不同角度围绕“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议题作演讲。其中,宁肯表示,中国文学真正走向世界,既需要把握宏观大道,也应该聚焦个体沉淀。既需要系统化的体系支撑,也应该锤炼锻造出真正优秀的、能够代表中国文学的支点。久久为功,才能最终推动中国文学真正走向世界,影响世界,最终完成传承好、发展好中国优秀文化的文化使命。
主题研讨环节,两岸作家围绕“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这一主题,从“两岸城市/空间书写”“中国文学的传播与对话”“两岸文学风貌和生态”等维度进行研讨。其中,《当代》杂志副主编石一枫认为,就现代文学而言,无论台湾文学还是大陆文学,其根基都是“五四”文学,这一根基没有过时。台湾作家苏进强表示,两岸曾经历过共同历史,如今虽有阻隔,但文化、乡愁的联结未被阻断。相信两岸在文学、文化交流中会有更多共同语言、共同未来。
交流会后,《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徐则臣接受中新社采访人员采访时说,两岸交流中,文化交流的影响虽不能立竿见影,但最为长久。就中华文化而言,其载体就是两岸共用的文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字见证两岸的感情与血脉相连的关系,它长久、稳固、不可磨灭,这是文字本身的力量。”
【 作家@两岸作家线上共话文学传承与发展】本次交流会由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台湾中国文艺协会主办,北京老舍文学院、旺旺集团和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