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学|文汇学人|刘效礼:风云长为护储胥——施蛰存创办《词学》四十年( 二 )


《词学》中 , “词苑”部分的专栏虽篇幅无多 , 却极受读者欢迎 , 常见各界来稿珠玉般琳琅夺目璀璨生辉 。 如其第三辑:“词苑”开篇即刊出国家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张爱萍上将的《水调歌头·题千里嘉陵画卷》《西江月·访兴文石林洞乡》 , 以及以研究清词驰誉学界之著名词家周梦庄的《望海潮》 , 均意蕴深长 , 各擅妙技 , 弥足珍赏 。
施蛰存的诗词修养极为全面深湛 。 他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即以新诗创作的心理通感手法独具诗趣 , 别树一帜 , 八九十年代又以《唐诗百话》《北山楼诗》著称于世 。 他的词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亲自主编的第一至十二辑上 , 如刊于第一辑的《读韦庄词札记》 , 刊于第四辑的《读词四记》(论后唐庄宗《如梦令》、李后主《临江仙》、苏东坡《洞仙歌》、陈简斋《法驾道引》) , 刊于第六辑的《白居易词辨》 , 刊于第八辑的《说〈忆秦娥〉》等 。 施蛰存的词论均以详尽确凿的资料予以犀利的辨析 , 因而论断极为清晰有力 , 如千百年来被称为“历代词曲之祖”的《忆秦娥》《菩萨蛮》的作者 , 历代相传为李白所作 , 词史上一向众说纷纭 , 施蛰存以冯延巳、张先、毛滂、向子諲、贺铸五首《忆秦娥》和苏轼《双荷叶》六首词与其对照辨析 , 指出“以上列举《忆秦娥》词六首 , 其格律演变之迹 , 岂不显然?由此可知‘箫声咽’一词 , 决不能作于冯延巳、张先之前 。 此必苏东坡、贺方回同时人所撰 , 谬其作者 , 因托于李白耳” 。
以上所列举施蛰存词论多为论析唐五代词 , 近现代以来词学界之研究方向日趋宋、清二代 , 而施蛰存却轻车熟路地全面深入研究唐五代词 , 不以为难 , 可见其学殖深厚 。 又如刊于第四辑的《说〈杨柳枝〉〈贺胜朝〉〈太平时〉》 , 刊于第七辑的《唐诗宋词中的六州曲》 , 可见施蛰存深于词调、词律、词谱之学 , 因这些都是词学中的“冷门” , 近现代词学家一般不轻易进入 , 而施蛰存却举重若轻 , 论辩有力 , 使读者服膺 。 施蛰存自《词学》第一辑起 , 即连载《历代词选集叙录》《新出词籍介绍》 , 第六辑又增刊连载《港台版词籍经眼录》 , 第七辑增刊连载《词学书目集录》 , 第九辑刊出《英文本词学书目》 , 这些都促使现代词学目录学、现代词学版本学获得积极进展 。 他在《词学》尽刊“北山楼词学珍藏”并作长篇详尽题解 , 也促使词学文献学日趋成形 。
施蛰存词作于《词学》第三辑刊出《鹧鸪天·赋赠叶嘉莹女史》 , 于第六辑刊出《踏莎行·奉怀周梦庄先生兼题〈海红词〉》 , 于第八辑刊出《水调歌头·一九七二年 , 听〈黄河大合唱〉而壮之》 , 于第九辑刊出《减兰·葛渭君方校〈阳春白雪〉 , 乞吴藕汀作〈丐斋校词图〉 , 索题 , 因赋此》 。 这四首词风格各异 , 才情骏发 , 不事雕琢 , 寓情深挚 , 委婉清丽 。 其中三首怀人词一气流转 , 自然深厚 , 词致俊雅 , 《水调歌头》一首更见声情激越 , 笔力雄健 , 格调苍劲 。
施蛰存一贯喜闻乐见中外文化交流 , 《词学》诞生在国门初开之年 , 施蛰存更是时时以此为念 。 他与港澳台词学名家饶宗颐、罗忼烈、黄坤尧、黄嫣梨、施议对、林玫仪等经常互通声气 , 《词学》每期也都会刊出国外词学名家的研究成果 , 如日本松浦友久的《关于越调诗的二三问题》、西纪昭的《苏轼初期的送别词》就分别刊于第一、二辑 , 村上哲见的《柳耆卿词综论》刊于第五辑 , 水原渭江的《敦煌写本〈南歌子〉舞谱之解读》刊于第七辑 。 他更把第九辑办成“海外词学特辑” , 刊出美国约翰·休斯、高友工、刘畹、孙康宜 , 加拿大叶嘉莹 , 日本村上哲见、泽普久和 , 韩国车柱环、池荣在等的最新词学研究成果 , 美国王瑗玲的《英文本词学书目》也刊于此辑 。 美国林顺夫《中国抒情诗歌的转变》、孙康宜《中国词的演进》 , 加拿大方秀洁《吴文英与南宋词的艺术》 , 以及林玫仪《词学考诠》作为“海外词学书影”刊于卷首 。 日本森川竹蹊《梦馀词》、水原琴窗《〈琴窗词稿〉手迹》也同时刊出 。 在施蛰存和《词学》的促成和推动下 , 美国、我国台湾及香港地区先后举办了词学研讨会 , 欧洲学界与高校也对词学逐渐予以关注 , 促使词学成为世界各文化艺术领域中的一门“显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