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色$王昌龄的这首诗,通篇无一愁字却句句写愁,短短4句就令人断肠

关于愁思别绪的诗文我们之前介绍过很多,比如著名的孟浩然《宿建德江》,一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为读者们展现了一幅空旷寂寥的月夜之景;历史上最著名的表达“愁”的诗句莫过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个“愁”代表了诗人人们相思、愁绪、孤独、悲伤之情,可以说,“愁”在我国历史上的古典诗词中沾到的比重相当大。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这首诗,来自于王昌龄,他的这首诗句句不带“愁”,可是句句却都在写着自己的“愁”。说到王昌龄大家想必都很熟悉,那首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可谓是家喻户晓,而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这首诗就是王昌龄晚年遭贬赴龙标贬所(今湖南黔阳)途中,偶听流人筝乐有感而发。



景色$王昌龄的这首诗,通篇无一愁字却句句写愁,短短4句就令人断肠
文章插图

这首诗就是《听流人水调子》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01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首句依照唐诗绝句的惯例,交代背景——写景,三种不同的的景色:孤舟、微月、枫林,即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但凡是有月光、有孤舟、再加上枫林晚的秋天之凉意,基调顿时被描绘得如此孤寂凄凉和“愁”意满满。也许大家也发现了,但凡是客居他乡或是被贬至某地,诗人的诗句中总也离不开江月之景。这句话让小编想起了王昌龄的另一首诗句:行到荆门向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看到如此凄凉的景色本已经愁上心来,此时又听到江湖上的乐人(“流人”)在岸上弹奏着那凄凉的“水调子”(即水调歌,属乐府商调曲),眼中看到的江月枫林,耳中听到的筝曲声,所听所见均是孤独,作者此时流落江湖、漂泊无定的羁旅愁、遭遇贬谪的迁客愁顿时与外界产生共鸣,也许此时此刻的心情也只有这样的乐曲才能理解,也许演奏水调子的人和我一样,心里的愁也是欲诉无人知吧!



景色$王昌龄的这首诗,通篇无一愁字却句句写愁,短短4句就令人断肠
文章插图

“分付鸣筝与客心”的意思是说,分别排遣了流人和诗人的心。流人可能演奏时的愁是无处定所的漂泊之愁,而诗人自己的愁却是被贬的不得志之愁,虽然愁意不同,但乐曲声下有了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心境共鸣。02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前两句好不容易由景转情,第三句即又开始写另一种景色,可是细品之下发现景虽是景,却有二致:山岭笼罩在万千重雨雾中,弹断了的弦则好像要将这万千重雨雾收作泪痕。首句写景(江月枫林),次句写筝曲(水调子),而这两句诗却不仅写了景色(山雨雾),也兼顾形容了筝声(断弦声),虽然景色不同了,但仍然是从视觉与听觉两方面进行描写。 王昌龄在在“孤舟微月”的景色下,似乎也注意到了此时天气的变化,看到了远方的山岭在渺渺烟波中似真似幻,意味着他自己心内的愁绪已经相当复杂,而与此同时,岸上的流人弹着弹着,竟然把筝弦弹断了,将他的愁绪推到了一个顶点,颇有一种“石破天惊逗秋雨”的感觉。



【 景色$王昌龄的这首诗,通篇无一愁字却句句写愁,短短4句就令人断肠】景色$王昌龄的这首诗,通篇无一愁字却句句写愁,短短4句就令人断肠
文章插图

满心不能承载的愁绪喷薄而出,因为有共鸣,于是情绪激动后,留下了断肠的泪。泪水之多,竟然是筝弦收集岭上的万千雾雨幻化而成。其实,如果知道王昌龄此时正在被贬的路上,也就能够理解那千重万重雨所化为的泪水,其实是将诗人的迁客愁具象化了,本来无法具体化的事物在此处有了形象有了量,不再无形,不再无法衡量。与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说泪如雨,语亦平常。看他句法字法运用之妙,便使人涵咏不尽。总的来说,王昌龄的这首诗,无一愁字却句句写愁,短短4句令人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