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朱屺瞻:越到老年画得越开心,还想105岁再开画展,全部用百岁后的新作( 二 )


白石@朱屺瞻:越到老年画得越开心,还想105岁再开画展,全部用百岁后的新作
文章插图
齐白石 梅花草堂图 1936年作
我与齐白石的交往也始于1929年,即年我在全国美展上见到一幅山水,题为“白石”所作,觉有大家之风,但不识“白石”为何人?适于秋日晤老友徐悲鸿,又见有白石为他所刻名印,尤为敬服。悲鸿见我激赏,愿出面代求。我怕由悲鸿出面,齐白石不收画润,于是从上海荣宝斋按润例求刻,从此与齐白石神交20年。我请白石老人刻印,渐渐积有60方,我自名斋曰“六十白石印轩”,并号为“六十白石印富翁”。齐白石又欣然为我制印,称我“知己有恩”,引我为“白石第五知己”。但直到1946年,齐白石来上海开画展,我才得与他见面。其时他在寓处作画,不见人,逢我去,则例外。我看他画紫藤,颇受启发。齐白石告诉我“画贵独立”,此语对我影响极大。过去唐文治教我“画须有力”,齐白石又教我“画贵独立”,我一直铭记在心。白石老人为我所刻印中也有许多画理,如“存我”“开生面”“不耐入微”“形似是末节”“恬淡自适”“心游大荒”“兴之所至”等等,都是我们两心相通、互为共勉之语。
白石@朱屺瞻:越到老年画得越开心,还想105岁再开画展,全部用百岁后的新作
文章插图
齐白石刻“开生面”
我最早是学中国画,后来接受西画影响,又赴日本学习,回国后长期又教习西画,但我一直未脱离中国画。我一直用两个画室,努力想将中西绘画结合起来。我以为油画是欧洲的东西,人家传统深厚,我们不一定赶上,要有自己的东西。我虽然画过不少油画风景、静物和写生,开过展览,出过画集,但旧作都毁于战乱,至今留下的油画极少。我作画用笔仍是中法,中法西用,兴味盎然。我的兴趣,还是在中国画。我喜欢梵高的野趣、塞尚的厚重,这些都融进我的中国画中。另外西画的色彩强烈、丰富、有个性,我也试图用于中国画。有一时期,我还曾试用过丙烯颜色,都是想在中国画里增添新的色彩。我在20世纪40年代就渐渐转到以中国画为主,当时作有《梅竹图卷》《六十白石印轩图卷》等,奠定了我后来中国画的基本格调。
白石@朱屺瞻:越到老年画得越开心,还想105岁再开画展,全部用百岁后的新作
文章插图
朱屺瞻《农田灌溉》1955
在中国画创作中,我注重临摹名作和对景写生。古人中我喜欢石涛、青藤 (徐渭),还有八大山人(朱耷)、沈石田(沈周)等。我最喜欢石涛的写生,直接到大自然中“搜尽奇峰打草稿”,我也喜欢青藤的野,有天趣、随意。我曾临过王孟端的《墨竹卷》、文徵明的《兰竹卷》等,有时借来归期甚急,就连夜临写。同时还有仿倪云林、李流芳、王孟端等人的山水画。
白石@朱屺瞻:越到老年画得越开心,还想105岁再开画展,全部用百岁后的新作
文章插图
朱屺瞻 古松墨石
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我更注重写生,60多岁还两次登上黄山,有一次遇到山洪暴发,非常危险。以天地为师,才能领略到险峰、险境、险情。后又与钱瘦铁同游三峡川陕,到西安诸名胜写生。参加上海中国画院后,组织写生活动更多,去井冈山,去江西景德镇,去江南各地,但“文革”中有几年不能画画,后来我仍在家独自研究。
白石@朱屺瞻:越到老年画得越开心,还想105岁再开画展,全部用百岁后的新作
文章插图
朱屺瞻《寒岩积雪》1973
1973至1975年间,我集中临摹了历代名画约50余幅,均为唐宋元明清的山水大家如杨昇、范宽、董源、巨然、郭熙、许道宁、王蒙、黄公望、沈石田、董其昌、石涛等的名作。我根据《故宫周刊》临,许多幅均为六尺以上,这样足以用笔养气,为我以后的舒展放笔打下基础。我临画注重意临,如临杨昇的没骨山水,有许多意想不到之处,不自觉更胜于自觉。我临画所感,是觉得有助于后来,也束缚着后来,因此自我为戒。注意到这一点,才可以避免束缚,所以我从85岁后全力投入中国画创作,心里很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