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王阳明的心学到底是怎样的学说?为什么有人说是亡国之说?( 二 )






思想#王阳明的心学到底是怎样的学说?为什么有人说是亡国之说?
文章插图

儒家最高追求
这种思想为中国政治在宋明两朝走向了平民化和民间参政议政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譬如北宋张载惊艳无匹的“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以及后世明末清初顾炎武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种思想在历史上影响巨大,所以直到清朝依旧有许多人尊崇此学说,陆陇其便是其中一位。而要想了解他为什么批判“阳明心学”,我们必须再看看“阳明心学”在讲些什么。
阳明心学:中国哲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阳明心学是由王阳明汇集众家之学说而融汇出的一种新思想学说。
其本质还是来源于儒家孟子一派,其直接的来源是继承了陆九渊心学的“陈湛心学”,即陈献章和其弟子湛若水继承陆九渊心学后所创的学说。




思想#王阳明的心学到底是怎样的学说?为什么有人说是亡国之说?
文章插图

明代几位心学大家的关系图
王阳明与湛若水关系密切,经常一起交流思想,王阳明的“龙场悟道”也和湛若水的“静养端倪”有很大的一致,二者都是在静思之中悟道明理。
阳明心学概括起来,有三个基础:“心即是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1、“心即是理”
王阳明反对程朱理学所推崇的“格物致知”,即先去“格”万事万物的道理,最后认识最终的掌管世界的“理”。
他认为“理”是存在每个人的心中的,它就在那里,而不是在心外的万物之中,所以我们根本不需要求诸于心外之物,我们直指本心,思考本心,便能明悟“理”的内容。每个人都是天地圣人,每个人都是“理”,又何须费神去求于外。
概括起来就是,王阳明提倡道理存在人心内部,朱熹提倡理在心外,需要去研究。
2、“致良知”
阳明心学认为存在于本心的“理”是善的,它是一种道德意识,是一种最高的意识形态,而我们要做的便是,既要认识它,又要追寻它,即“致良知”。
当然,这里的“致”不仅仅只是认识、追寻,还必须将这种本心即存在的“理”放诸于心外万事万物,放在你所经历的生活上磨练,这“理”才能愈发显明,愈发精进。
所以“致良知”本身便是一种在实际行动中得见良知的思想。
人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3、“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可以说是阳明心学的集大成,他将“知”与“行”合二为一,摒弃了朱熹的“知先行后”之说。
在这里的“知”,王阳明不单单将它理解为智慧、知识,也将它解释为道德意识和最高精神。
所以“知行合一”也意味着道德意识主导下的道德行为。
王阳明说: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意思是说,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必要行为。在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 “良知”的完成。




思想#王阳明的心学到底是怎样的学说?为什么有人说是亡国之说?
文章插图

王阳明将这三种思想作为自己心学的支撑,是构筑心学大厦不可或缺的三根立柱。也正因为有了这三个思想基础,他的心学才能成为中国哲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而对于“阳明心学”受到的批判,或许还得从两个学说的第一次碰撞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