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阳平关究竟位于何处?五斗米道教主张鲁,曾在此地与曹操对决

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阳平关是三国时期的军争要地。通过平面空间的点、线、面三个基本元素及其哲学意义,较准确地确定出阳平关的具体位置,让后人对这个“扼三道”古关有更深刻的印象。阳平关,至建关以来,一千八百多年来,不管是史书记载,还是地理著作,甚至是地方方志,至少出现过三处的阳平关。为了便于区分,分别称作:古阳平关、阳平关及今阳平关。具体如下。
道教#阳平关究竟位于何处?五斗米道教主张鲁,曾在此地与曹操对决
文章插图

首先,古阳平关。在史书史籍上,很少提到,甚至未出现过古阳平关的字样。如有出现,都是称为阳平关。阳平关,仅在《三国志》里几处廖廖提及:如《张鲁传》中有“至阳平关”和“拒关坚守”、《武帝纪》里有“至阳平”和“据阳平关”、裴松之注《张鲁传》时有“阳平城下”和“攻阳平山”等等。古阳平关,与五斗米道教主张鲁有莫大的关系,张鲁修,张鲁守,张鲁拒,简直是一个张鲁城。因此,古阳平关就是后世史料、地理及方志中所记“张鲁城”,位于汉水和白马河交汇处的走马岭山上,处在今汉中市勉县城西约12里处的武侯镇武侯村与莲水村相交界。古阳平关所处位置:南(巴山)、北(秦岭)、西(走马岭)三面环山,南(汉江)、西(咸河)两面临水,向东延伸是一马平川的汉中盆地,东南(汉江南的定军山)、东北(汉江北的天荡山)互成犄角之势,雄踞于西通巴蜀的金牛道口和北抵秦陇的陈仓道口。古阳平关的军事作用:抵御来自西北关中及西南益州的进攻。
道教#阳平关究竟位于何处?五斗米道教主张鲁,曾在此地与曹操对决
文章插图

其次,阳平关。古阳平关,虽处在东汉汉中地区的最西端,但其修筑在险峻的走马岭上,而未处在险要的汉中盆地 “布袋口”。所以,古阳平关,在汉中地区所起到的防御作用就变得有限。布袋口,顾名思义是外狡内广,形如布袋。阳平关的位置,正好处在汉中郡最西端的谷口,才是自西进入汉中地区的咽喉要地。自从刘备取代刘璋,平定益州,特别是汉中之战取胜,占据汉中,其西南及西北全在刘备管辖之内,古阳平关就已经失去原有的防御本意。所以,刘备集团就将古阳平关移到走马岭山下的谷口地带,构建新的关隘,以便补给及防御。《三国志》中又出现阳平关的新提法,叫阳平石马。如《三国志·蜀书三·后主传》:五年(227年)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阳平石马,是并列短语,阳平是阳平关,那石马或是石马关,或是石马城。为此,阳平石马,或是同一地方不同称法,或是相距不远的两个地方。【 道教#阳平关究竟位于何处?五斗米道教主张鲁,曾在此地与曹操对决】
道教#阳平关究竟位于何处?五斗米道教主张鲁,曾在此地与曹操对决
文章插图

西汉初期,汉初三杰之一萧何曾在沔北修筑白马塞。故三国以后的朝代,就有人称阳平关为“白马城”或 “石马城”。北魏《水经注》记载:浕水又南迳张鲁治东,水西山上有张天师堂……东对白马城,一名阳平关。清初《读史方舆纪要》记述:白马城旁有白马山,山石如马,望之逼真。……汉阳平关一名白马城,三国又名石马城。因此,刘备集团移古阳平关新建阳平关的位置正好在白马塞的位置上。阳平关,位于今陕西省汉中市勉县之西,武侯镇走马岭之东的山谷中。
道教#阳平关究竟位于何处?五斗米道教主张鲁,曾在此地与曹操对决
文章插图

最后,今阳平关。今阳平关,位于阳平关镇的宝成铁路与阳安铁路的交汇处。阳平关镇,在陕西省宁强县中偏西北部。宁强县,两汉为葭萌县地,为益州属地。根据《辞海》、《清一统志·汉中府二》相关记载:阳平关,亦曰阳安关。又称关头。北宋改称阳平关,为汉中循南栈道进入四川的交通咽喉。千百年来,阳平关从张鲁时期的古阳平关,至刘备时代的阳平关,乃至今日之阳平关,都是根据其军事价值而改变。笔者按:价值,指体现在商品里的社会必要劳动;或用途或积极作用。阳平关,本是冷兵器时代的一处关隘,却在诸侯争霸的东汉三国里具备特殊的军事地位,出现了三个不同的阳平关。阳平关,因此而流芳百世。正所谓:存在即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