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水平高超的七律,采用反跌手法,细腻生动,不愧为中唐才子

读到一首好诗 , 就像品尝了一杯甘醇 , 不仅心旷神怡 , 而且余味无穷 。 而那些流传久远的优秀作品 , 既凝聚了诗人的心血 , 又采用了各种表现技巧 。 诗歌中经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 同时也有一些读者不太熟悉的技巧 , 比如反跌手法 。
所谓反跌 , 即远离上文的写作方向 , 忽然朝反向转折 , 其实正所谓相反相成 , 最后的结果不仅令人深思 , 而且颇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 下面介绍刘长卿水平高超的七律 , 采用反跌手法 , 细腻生动 , 不愧为中唐才子 。
|刘长卿水平高超的七律,采用反跌手法,细腻生动,不愧为中唐才子
本文图片

登余干古县城
唐代:刘长卿
孤城上与白云齐 , 万古荒凉楚水西 。
官舍已空秋草没 , 女墙犹在夜乌啼 。
平沙渺渺迷人远 , 落日亭亭向客低 。
飞鸟不知陵谷变 , 朝来暮去弋阳溪 。
刘长卿是中唐诗人 , 他经历坎坷 , 阅人无数 , 加上其出色的诗歌功底 , 才让他的很多作品深受读者欢迎 。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被贬谪的生涯中 , 当时他路过鄱阳 , 登楼眺望 , 看见很多废弃和荒芜的景物 , 感慨万千 , 于是赋诗留念 。
|刘长卿水平高超的七律,采用反跌手法,细腻生动,不愧为中唐才子
本文图片

诗的开头先描绘了一幅阔大的场景 , 城楼高耸入云 , 雄伟壮观 。 作者登上孤城 , 眺望远处 , 感觉此地荒凉无比 。 城东的江水日夜奔流 , 也见证了这座古城的沧桑 。
作者用一个“齐”字 , 夸张地描绘了城楼之高;又用“万古”二字 , 交代了其历史之久 。 诗人站在那里 , 感到自己极其渺小 , 更悲愁人生如此短暂 。
|刘长卿水平高超的七律,采用反跌手法,细腻生动,不愧为中唐才子
本文图片

诗人又仔细观察周围的景物 , 更觉得一片凄凉 。 那些过往的官舍 , 早已空无一人 , 却长满了荒草和蓬蒿;古楼上的堞墙依然完好 , 夜间却可以在此听见鸟儿的啼叫 。
作者为了表现其荒芜的特点 , 描写了两个典型意象 , “秋草、乌啼” , 从视听两方面展现出此处的杳无人烟 。 作者其实只是偶然看见了鸟儿在此栖息 , 却想象出它们夜晚会不停地鸣叫 , 似乎它们也感到了一种孤寂 。
|刘长卿水平高超的七律,采用反跌手法,细腻生动,不愧为中唐才子
本文图片

诗人再次将视线投向城外 , 并抒写了内心的感受 。 一望无际的平沙 , 不断地向远处延伸 , 令人猜测千百年之前 , 这里或许有千顷良田 。 夕阳西下 , 它好像在客人面前低着头 , 似乎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情 。
“平沙渺渺、落日亭亭” , 读起来音韵和谐 , 也形象地描绘出远景的悠远和迷茫 , 令人感受到沧海桑田的变化 , 又抒写出日月星辰的永恒、与人生不过沧海一粟的强烈对照 。
|刘长卿水平高超的七律,采用反跌手法,细腻生动,不愧为中唐才子
本文图片

不过诗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 , 全篇不见一个愁字 , 却在景物描写中寄寓自己的愁情 。 尾联尤其令人深思 , “飞鸟不知陵谷变 , 朝来暮去弋阳溪 。 ”飞鸟无情 , 不知陵谷山川的巨大变化 , 却依然自由自在地翱翔于弋阳江畔 。
“不知”二字 , 似乎是在责怪飞鸟的麻木不仁 , 其实只是无理之言 , 也反衬出作者细心地注意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 更悲叹自己作为凡夫俗子 , 根本无力改变万事万物运行的固有规律 。
|刘长卿水平高超的七律,采用反跌手法,细腻生动,不愧为中唐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