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农业起源与文明起源一脉相承( 二 )


直到距今5000年前后,稻作农业终于取代采集狩猎成为社会经济主体。近些年的考古发现显示,与早期考古学文化相比较,距今5000年前后的良渚文化时期考古遗址数量突然剧增,环太湖区域特别是杭州湾地区的良渚文化遗址分布异常密集,这说明,在良渚文化时期,长江下游地区曾发生了一次人口大幅增长。在人类发展史中,人口增长速度受到基本生活资料增长速度的调控和制约,如果在某个历史发展阶段,一个特定区域内的人口突然大幅增长,一般都与基本生活资料获取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密切相关。所以,良渚文化时期人口增长的现象应与稻作农业社会的建立具有一定因果关系,只有依靠相对发达的稻作农业生产,才能维持在相对狭小区域内聚集的大量人口的生存。
考古还揭示了一座宏伟的良渚古城和一个距今5000年前的区域性古代社会群体,它能够常年征调大量劳动力从事与基本生活资料生产无关的建筑劳役。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良渚文化时期的稻作农业生产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农耕生产的劳动效率提高,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仅需要部分成员从事稻作农耕就可以为全社会提供充足的粮食。
中国稻作农业历经数千年演变,逐步形成了特有的稻作农业体系,包括水田耕种技术、节气和历法、谷物加工方式和蒸煮粒食习惯,以及与之相应的社会结构、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因而,从中国古代稻作农业起源的过程可以看出,农业起源与文明起源是一脉相承的。《 人民日报 》( 2021年12月13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