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与杨修#林恺:见证两岸戏曲交流三十年

曹操与杨修#林恺:见证两岸戏曲交流三十年
文章插图
曹操与杨修#林恺:见证两岸戏曲交流三十年
文章插图
《浮生六记》剧照曹操与杨修#林恺:见证两岸戏曲交流三十年
文章插图
【 曹操与杨修#林恺:见证两岸戏曲交流三十年】编者注:林恺,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台湾地区代表团团长,台湾知名戏剧制作人。在文代会即将召开的日子里,他为北京青年报撰写文章,讲述了从1992年到2021年这30年间他所经历的大陆、台湾两岸戏剧交流的历史,同时也直抒胸臆,谈到了自己的梦想:渴望与两岸戏剧戏曲人一起,为再次推动两岸戏剧戏曲乃至文化艺术的交流奉献自己的一份光与热。
“随着文代会的登场,看到这些年,文化艺术在各方面急速地成长。多年来关心并投入两岸的演出环境,深深感受到台湾观众一直保有着超级热情的观赏氛围,舞台上也保留着优秀的戏剧传统,特别是中国传统戏曲。多年以来,台湾观众特别希望能看到大陆艺术家精湛的演出。同样,近些年,大陆观众也逐渐热衷于观赏到台湾优秀的舞台作品。盼望未来,两岸的戏剧观众,都可以看到各种优秀的演出,两岸的创作人、表演艺术家、制作人,大家可以一起看好戏,演好戏!”——林恺
融在大家DNA里的东西
1992年年底,北京京剧院、中国京剧院和上海昆剧团先后带戏到台湾演出,两岸戏剧人都“大受震撼”:台湾的观众们震撼于“原汁原味”的京剧、昆曲作品,大陆的艺术家们震撼于“识货”的专业观众,颇有惺惺相惜之感。
当然,这还是两岸音书断绝四十多年之后,由官方推动的文化交流。我已经常来往各个南北城市,扎进各处的演出场所,意识到大陆好角儿、好戏绝对不止这三个院团的这几出剧目。几年下来,自1997年开始,连续七年左右的时间,我把京剧、北京曲剧、黄梅戏、评剧等多个剧种,六家知名院团的近百出好戏带到台湾。
这里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我的这些“引进”工作是纯粹的市场行为,两岸官方在通关放行人力配合上,都大大地给予了一定的支持。营收完全是市场行为,也能让我持续地引进台湾各种高水准的演出,明显表明了台湾观众真爱中国戏曲,这是融在大家DNA里的东西。
尽管这些演出很成功,但对于我而言,我还是觉得这种两岸文化交流的程度不够深入,如果只是把成熟剧目带到对岸来演出,那么无论是对于作为制作人的我还是对于两岸的创作者们,都是很不过瘾的。
当年,着急的两岸戏剧人
既然大家都觉得“不过瘾”,自然就有比我还“着急”的人。
上世纪80年代,大陆戏曲界诞生了很多优秀的新编戏曲。90年代初,《徐九经升官记》和《曹操与杨修》《金龙与浮游》《夏王悲歌》等等分别来到了台湾,台湾戏剧界甚至到了沸腾的地步。于是陈亚先、余笑予、习志淦、罗怀臻、魏明伦、李连璧、杨柳青等大家,都为台湾戏剧界创作了许多邀约的台湾本地制作的作品。这些新作品在台湾演出,因为极高的创作水准,演出必然反响很大,两岸的文化创作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大陆观众更熟悉的《欲望城国》,我当时因喜欢传统老戏《伐子都》,认定莎翁的《麦克白》移植当代京剧,必然无碍。拜访恳请了多位演员,于是在当时台湾的体制外,1986年和吴兴国、魏海敏等发起成立了“当代传奇剧场”,1987年我为新戏《欲望城国》担任首演制作人。此后到了90年代,当代传奇邀请习志淦写了《阴阳河》,由他和台湾的名旦戴绮霞主演。《阴阳河》并非原创剧本,而是一出老戏新编,观众从熟悉的老戏里看到了不一样的新鲜感觉,不仅不讨厌,反而引起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