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沂蒙手艺人⑥|李伟:一针一线绣柔情画意( 二 )


新闻记者&沂蒙手艺人⑥|李伟:一针一线绣柔情画意
文章插图

“不断向内求,内心的世界才广大。”李伟对采访人员说,经历了生活的种种之后,她不太向外寻求答案和帮助,是非曲直、公平偏见似乎不再重要,她要做的就是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
“一个人的时候自由自在,有助于思考。”李伟常常一个人逛书店、看画展,她从古今、中外的小说和画作中汲取营养、寻求共鸣。她说,她爱美、安静的东西,研究茶道、香道,书买精装本,封面、纸张的质感让她爱不释手。而后她把从各种事物汲取的养分连同她的个性融进了刺绣作品中,使其变得很“李伟”。
新闻记者&沂蒙手艺人⑥|李伟:一针一线绣柔情画意
文章插图

内心不那么满的时候,一些想法也随之蹦出来。一次,李伟打坐冥想时一些关于云月、山海的念头涌上来,创造了《境》系列。她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采访人员,《境》代表境况、境遇、环境、境地。下面有几个小分支:流光、玄月、云海、幻、影等。作品绣地选用手织老土布,单色绣线,散针、套针、乱针绣等针法,以线的粗细和疏密来表达情绪。绣品展示和陈列结合茶艺、香道。布料的柔、器的刚,将人文和技艺糅合在同一个场景里面,呈现不同的“境”。朦朦胧胧给人无限遐想。
新闻记者&沂蒙手艺人⑥|李伟:一针一线绣柔情画意
文章插图

“刺绣和我是相辅相成的,我的选择影响了刺绣风格,刺绣反过来也影响了我。”李伟说,在学习探索刺绣过程中,生活态度和理念发生了变化,不再那么满、执拗。以前衣服、鞋上的污迹、汗渍她难以忍受,现在甚至用笔或者线画画、绣绣。
“从技艺上说,比起苏绣,我的作品是有欠缺的,没有那么精巧。”李伟说,她有自己的局限性,但她坚持用老土布和棉麻的布料做日常所需之物,实用是作品的生命所在。李伟跟随内心笃定前行,不断和理想中的自己接近再接近。
“安静、沉静。”李伟说,如果非要用一个词形容作品的话,她认为是静。或许,别人也能从作品里感受到那份宁静、朴拙。
一面理想一面现实 困境中寻求传承之路
刺绣的美不是那种表面的繁华,而是一种渗入骨髓的美。用针用线刺出的绝妙,李伟相信是有感情的。她期待刺绣能被更多人看见,以美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
新闻记者&沂蒙手艺人⑥|李伟:一针一线绣柔情画意
文章插图

“目前,没有哪一件作品是最喜欢的。”在被问及有没有最能代表她作品时,李伟的回答让采访人员有点意外。她解释说,很多作品是灵感的产物,创造力的结晶,当新的灵感诞生,她又有了更具创意的作品。“我一直往前走,回头看时会发现,过往的作品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她沉浸在创作中乐此不疲。
作为非遗兰山刺绣传承人,李伟在享受独自创作乐趣的同时,也带领别人一起创作。她到学校、企业、社会组织教授刺绣,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多观察、多思考、多尝试,在制作体验过程中,融入个人的理解和想法。李伟认为,具体的“技”可以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比如针法;但虚无的“艺”不可以,比如创意、想法、审美。把刺绣传承好,关键是传承“艺”。
新闻记者&沂蒙手艺人⑥|李伟:一针一线绣柔情画意
文章插图

李伟友人在她的公众号留言说:妙手莲花开,春光秀里来。现在才知道,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那个产品,而是制作的过程或技术是虚的,所以才叫非物质。西阁有一双绣手,可以巧夺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