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唐宋诗文选本整理与研究( 三 )


第四章,《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与明代唐诗学。《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是明代唐诗选本中的巨著,直接影响了清代著名唐诗选本《唐诗别裁集》,是唐诗学研究,尤其是明代唐诗学研究领域中应当重点关注、深入挖掘的选本。作者周珽出身名门,家风良好,家学深厚,终身未仕,得享高寿,是一位纯粹的学者与诗人。周珽严肃认真,倾半生精力完成《选脉》,体例严谨完备,版本承传有序。周珽论诗没有明显的门户之见与宗派之争,合唐以来数百家学者的观点于一炉而终成一家之言,其选目、注释、评语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第五章,《古唐诗合解》研究。《古唐诗合解》是清代最流行的以蒙童为对象的普及性唐诗选本之一,作者王尧衢的诗学思想受到叶燮的深刻影响,但又能多方吸收,博采众长,不为叶燮所囿。王尧衢将古诗与唐诗合选,以揭示诗歌发展的脉络,强调其源流承变,宗唐又不止于唐,并继承了金圣叹、徐增等人的分解论诗法且有所发展,形成了自己灵活巧妙的论诗特点,在注释、评点等方面均别具一格。该书与《唐诗三百首》同为清代翻刻次数最多、流传时间最长的唐诗童蒙选本,具有内在的相通性,为唐诗的传播和唐诗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六章,《才调集》批注该成果。《才调集》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唐人选唐诗选本,至明末清初才受到广泛关注,产生了多达十余种的批注本,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当时的诗学思想以及文学创作倾向。其中,冯舒、冯班借助评点《才调集》之机,标举温李,提倡西昆,反拨钱陆灿一派诗人的宗宋倾向,肯定了晚唐诗功夫细腻与文采华美的审美价值;王士祯晚年认识到当时宗宋诗风的弊端,因而删选《才调集》而成《才调集选》,试图通过该集使世人认识到唐诗的本来面目,进而重新确立唐诗在诗学史上的地位;殷元勋、宋邦绥补注《才调集》时,注重知人论世与推源溯流的注释方法,具有不可否认的价值,但诗歌鉴赏能力及诗学思想的缺乏则是其白璧微瑕;纪昀秉持通变折中的批评态度,删选补正《才调集》而成《删正二冯评点才调集》,宣扬了兴象与风骨兼备的审美理想,代表了当时官方的诗学观点。
第七章,《唐宋诗醇》研究。《唐宋诗醇》是唐诗选本中为数不多的帝王选本之一,地位独特。与其他选集不同,该书是在乾隆皇帝明确的诗学思想指导下,由馆阁文臣编订而成的,是清政府文治政策下的产物,服务于一定的政治目的。该书具有明显的特色,例如,诗人去取原则是“去名家,取大家”,共取唐宋诗人李杜韩白苏陆六家;诗歌去取原则是重“风人之义”,即委婉地表达对社会现实的讽喻之旨;编书宗旨是以诗歌见唐宋二代的盛衰兴废,确立唐代以来诗歌的风雅典范,并在一定程度上调和唐宋诗之争,反拨王士祯的“神韵说”;诗学思想丰富而独特,包括尊古宗唐宗杜的倾向、温柔敦厚与性情并重的诗教观、强调知人论世等。在去取原则、编书宗旨、诗学思想的指导下,该书对所选六家诗人展开了颇具特色的评点分析,对当时学子影响甚大。
第八章,《唐宋诗举要》。研究《唐宋诗举要》是民国年间的唐宋诗选本,与王士祯的《古诗选》《唐人万首绝句选》、姚鼐的《五七言今体诗钞》等书的关系较为密切。该书体例谨严,选诗以时代为经,以诗人为纬,完整地体现了诗人的显著特点及诗体的发展脉络;其所选评论家多为桐城派人士又能适当兼顾别派,评论内容丰富翔实,十分注重诗艺的点评;其注释因编者高步瀛渊博的学识涵养、深厚的考据功力与严谨的治学态度而独具特色,颇有价值。此外,高步瀛是桐城派后期大家吴汝纶的弟子,在《唐宋诗举要》中体现出的诗学思想和诗学主张,有很多桐城派诗学的痕迹,但高氏同时也吸取了其他派别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对桐城诗派有所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