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如果不懂浪漫,不妨看看余光中

说起余光中,梁实秋曾给过他一个评价——
“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这位曾一笔一画,将乡愁种进每个中国人心中的诗人,到今天,已经离开我们整整四年了……
很多人一提起他,还是会想起那首小诗: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写这首诗时,他只有四十多岁。
他只用了20分钟就写完的小诗,其中饱含的,是年少离乡20年来割舍不断的思乡愁。
透过他留下的诗,我们不仅能读到他的深情,也能领略他深藏于心的浪漫。
学生们&如果不懂浪漫,不妨看看余光中
文章插图
他的情浪漫
说起浪漫,余光中最令人赞叹的,就是那句谐音梗。
“别问我心里有没有你,我余光中都是你。”
初读觉得很美,再读意味无穷。
这是他写给妻子范我存信里的诗。
俩人相识于家乡南京,那一年,余光中17岁,范我存14岁。
少男少女们的初次邂逅,虽稚气未脱,却也情窦初开。
但在那个战乱的年代,相逢何其艰难。
俩人干脆鸿雁传书,将心中的思念之情倾诉于笔端。
战乱的侵扰、家人的反对没能阻挡住两个人奔赴爱的步伐,1956年,余光中和范我存在中山堂举办了婚礼。
至此,他终于可以牵着心爱的姑娘步入婚姻的殿堂。
学生们&如果不懂浪漫,不妨看看余光中
文章插图
从那以后,范我存成了余光中生命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他们相知相伴,相互扶持。
对于妻子范我存,余光中从不吝啬于表达情意。
1955年开始翻译《梵高传》时,他在正面写译文,反面写情书,寄给范我存誊写在稿纸上。
作家张晓风曾评价过他们的感情:“余光中是众人汲饮的井,而范我存就是那位护井的人。”
他们相知相惜,相互成就。
2006年,余光中曾在杜甫草堂主持过一场分享会。
当时,他正深情地朗诵着《乡愁》这首小诗。
突然,他顿住了,抬起头来问:
“我的新娘在哪里?”
话音刚落,不远处一个声音响起:
“在这儿呢!”
只见范我存缓缓起身,徐步走来。
他们在舞台上,大大方方地秀了场恩爱。
学生们&如果不懂浪漫,不妨看看余光中
文章插图
年少相识,他们将青丝熬成了白发,相伴六十余年,他们深情不断,情谊不减。
也让世人,醉倒在他们的浪漫和缱绻里。
学生们&如果不懂浪漫,不妨看看余光中
文章插图
他的诗浪漫
不光情浪漫,余光中的诗也浪漫。
有人曾借用古诗评价他:不是无端悲怨深,直将阅历写成吟。
细读他的诗作,才气纵横,温婉深沉。
他出生于人文荟萃的六朝胜地金陵,自打出生起,就接受了传统的教育吟诗习字。
自此,古诗词陪伴了他的一生。
怀念童年时、梦回江南时,他写下一首《春天,遂想起》:
“江南,唐诗里的江南,九岁时,采桑叶于其中,捉蜻蜓于其中。”
乡愁溢满胸膛时,渴望回到故土时,他写下《独白》:
“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还是李白的霜,祖国已非少年的祖国,纵我见青山一发多妩媚。”
喜爱唐诗宋词,向往千年前大明宫的长夜未央,歌舞升平时,他大笔一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