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和!张志和写下一首词,短短27字,被称“唐词宗祖”,苏轼也甘拜下风

唐代诗人徐凝经过庐山,远远望见一条白练悬垂而下,水花似银,他一时兴起,就写了一首诗:
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张志和!张志和写下一首词,短短27字,被称“唐词宗祖”,苏轼也甘拜下风
文章插图

他写的正是《庐山瀑布》,无奈的是,“诗仙”李白经过庐山时也曾写过一首《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只是因为李白在群山之间多“望”了一眼,从此他的诗千古流传,至于徐凝的诗,到了宋代,直接被苏轼写诗点评为“抄袭”:
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张志和!张志和写下一首词,短短27字,被称“唐词宗祖”,苏轼也甘拜下风
文章插图

苏东坡这话说得太过刻薄,要说起“抄袭”,他也曾抄袭唐人张志和的一首词。
一、“唐词宗祖”
唐诗宋词。
诗在唐代就达到巅峰,后世无以为继,无论是在气象格局、抒情言志,都无法超越,所以到了宋朝,文风一变,就成了“长短句”,也叫词。
词在宋代达到巅峰,所以一说起词,大家就想起“宋词”,其实在唐朝时,文人们就开始写词,晚唐时期的温庭筠还成了“花间词”的鼻祖。
在更早些的时候,唐人张志和写过一阙《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张志和写下一首词,短短27字,被称“唐词宗祖”,苏轼也甘拜下风
文章插图

这首词,短短27个字,却描摹出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卷:
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眼前有白鹭飞过,溪流两岸开满红桃,雨中青山,江上渔舟,舟上渔夫,微风细雨中,自然有一股自立于天地间的从容与豁达。
这首词,向来被后世推崇,现代作家施蛰存甚至在他的文章《张志和及渔父词》中,把这首词为“唐词宗祖”。
在这首词之后,很多文人都曾争相模仿,就连苏轼,都写过一首《浣溪沙·渔父》:
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张志和写下一首词,短短27字,被称“唐词宗祖”,苏轼也甘拜下风
文章插图

有宋一代,苏轼词作超群,但这一首,“抄袭”得太明显了,几乎就是“原文照搬”,在意境上,虽然他在努力靠近,但还是不如原作。
二、淡泊宁静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曾写过: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中国的文人,向来推崇“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世事纷繁复杂之下,很多文人都有归隐山林的念想。


张志和!张志和写下一首词,短短27字,被称“唐词宗祖”,苏轼也甘拜下风
文章插图

所以有了陶渊明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有了孟浩然的“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甚至到了苏东坡时,他还在词里写过:
“几时归去,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张志和的《渔歌子》,让人惊叹的就在于意境高远。
张志和,原名张龟龄,他的哥哥叫张鹤龄,一听就是祥瑞的名字。
《庄子》里曾讲过一个“龟”的故事:楚王派人来请庄子出仕,庄子就对使者讲——
我听说啊,楚国有一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多年,楚王把它装在神龛里,供奉在庙堂之中,你们说,乌龟是希望死了之后留下一堆骨头被供奉起来,还是愿意活着在泥涂中拖着尾巴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