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生|风月秋声:清代画家费丹旭画作

本文所介绍的海外所藏中文古籍善本信息 , 由原典纪书局友情提供
《风月秋声》应为清代画家费丹旭的作品 。 全册共含十二幅 , 描绘的主题是元杂剧《西厢记》(梗概:书生张生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 , 冲破重重阻挠 , 终成眷属 。 )的故事 。 绘于清道光二十六年 , 钤印:晓楼、丹旭 。
张生|风月秋声:清代画家费丹旭画作
文章图片
原典纪书局
张生|风月秋声:清代画家费丹旭画作
文章图片
原典纪书局
张生|风月秋声:清代画家费丹旭画作
文章图片
原典纪书局
张生|风月秋声:清代画家费丹旭画作
文章图片
原典纪书局
《风月秋声》应为清代画家费丹旭的作品 。 全册共含十二幅 , 描绘的主题是元杂剧《西厢记》(梗概:书生张生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 , 冲破重重阻挠 , 终成眷属 。 )的故事 。 绘于清道光二十六年 , 钤印:晓楼、丹旭 。
册末题:丙午秋日 , 晓楼旭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 , 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 , 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 。
全剧叙写了在山西普救寺借宿的书生张珙(字君瑞) , 偶遇扶柩回乡在寺中西厢借住的原崔相国的女儿崔莺莺 , 由于互相吟诗而产生爱慕 。 叛将孙飞虎带手下慕名围寺 , 要强抢崔莺莺 , 三日之内若不交出莺莺 , “伽蓝尽皆焚烧 , 僧俗寸斩 , 不留一个” 。 莺莺的母亲老夫人郑氏宣称谁能救他女儿就将女儿许配他 , 张生向他一位故旧“白马将军”蒲州杜太守写了一封求救信 , 由一位僧人(惠明)突出包围送出 , 杜太守发兵解围 。 过后老夫人因门第不当悔婚 , 只是赠金并让莺莺拜张生为义兄以谢搭救 。 张生在悲恸之下患病 , 莺莺也大为伤痛 , 后来在莺莺的丫鬟红娘的帮助下 , 两人暗通书信 , 并最终成功幽会 。 最后私情被老夫人发现 , 欲责罚二人 , 但由于红娘据理力争 , 无可奈何之下 , 老夫人命令张生上京赶考 , 如能蟾宫折桂(成为状元)便真的把莺莺许配与他 , 于是张生进京赴试 , 考中并回来迎娶莺莺 , 有情人终成眷属 。
王实甫(1260—1336) , 名德信 , 字实甫 [17]。 大都(今河北定兴县)人 。 元代杂剧作家 。 《录鬼薄》列他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 。 王实甫作杂剧十四种 , 今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等三种 。 散曲存世不多 , 出语俏丽 , 委婉含蓄 。
【张生|风月秋声:清代画家费丹旭画作】《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故事虽本唐代 元稹 《莺莺传》 , 实际却是脱胎于金代董解元 的《西厢记诸宫调》 。王实甫曾任陕西县令、陕西行台 监察御史。 后来由于他不满当时官场的龌龊 , 愤而辞官 , 决心以写戏抒发心中之郁懑 。 于是他回到出生地中山府 , 开始了杂剧创作 。 金代的一位姓董的读书人 , 依据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改编成《诸宫调西厢记》 , 把原来故事中的主人公莺莺写成是博陵郡人 。定州 在隋代就称博陵郡 , 所以在博陵一带莺莺和张生的故事流传相当广泛 。 相传在定州崔沿士一带曾有过崔莺莺的墓冢 。 王实甫正是根据这一点 , 在中山府开始了他的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的写作 。 该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 。
该剧具有较浓的反封建礼教的色彩 , 作者写青年人对爱情的渴望 , 写情与欲的不可遏制与正当合理 , 写青年人自身的愿望与家长意志的冲突;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观 。 全剧体制宏伟 , 用了五本二十一折连演一个完整的故事 , 这在古代杂剧中是罕见的 。 该剧情节引人入胜 , 形象鲜明生动 , 文采斐然 , 具有诗情画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