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手把手赋能“非遗人”巨量引擎山东“非遗融媒体培训班”开讲

来源:青岛信网
信网12月18日讯(首席采访人员 于晓)2021年11月,由巨量引擎发起的“焕新非遗”公益行动正式启动,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将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大有作为。为推动“焕新非遗”公益行动、2022“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等活动顺利开展,12月17日下午,山东“非遗融媒体培训班”在青岛广德里1898青啤1903启动。青岛市非遗项目传承人和非遗保护单位、各区市相关负责人参加培训。培训通过基本运营方式、变现渠道分享、突破运营瓶颈等方式赋能“非遗人”,帮助“非遗”传承人和保护单位更好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展示和传播“非遗”,扩大项目影响力,为“非遗”传承人带来更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新媒体$手把手赋能“非遗人”巨量引擎山东“非遗融媒体培训班”开讲
文章插图
【 新媒体$手把手赋能“非遗人”巨量引擎山东“非遗融媒体培训班”开讲】 (来源:主办方)
“非遗人”出难题 “焕新非遗”解难题
来自城阳区的郝青青做了三十多年的喜盒子,这种纯手工制作的小盒子是传统婚嫁的必需品,颜色喜庆,花纹精美,让人一眼就喜欢上。2021年,喜盒子制作技艺入选城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郝青青也凭借这一技艺获得了许多省内外的奖项和荣誉。可现在,郝青青仍面临着一个难题:“喜盒子是我跟着母亲学的,母亲也一再叮嘱我不能把这门手艺丢了。可现在只有我女儿跟着我学,我也不知道该做点什么,才能让更多人知道这门技艺。”
郝青青的难题也是许多“非遗人”的难题。对他们而言,说比做难的多。一方面,习惯了用精妙的手艺来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非遗人”并不善于走到台前,用其他方式宣传“非遗”项目;另一方面,“非遗人”把更多的精力和心血用都在了技艺提高和作品创作上,推广宣传对他们来说是一项全新的挑战,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让更多人看见、知晓、了解、喜爱,是保护与传承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只有让“非遗”项目走出去、走更远,才能焕发新的活力。在“非遗”等传统文化日渐受关注的当下,巨量引擎联合字节跳动公益、今日头条文史频道及光明网在2021年11月发起了“焕新非遗”公益行动,通过联动政府、媒体、商家和大众共同为“非遗”保护出力,助力“非遗”产业化进程。
以案例为教材 手把手教会“非遗人”保护传承新方法
作为“焕新非遗”的重要一环,12月17日下午,首期“非遗融媒体培训班”在青岛广德里1898青啤1903正式启动。
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处处长张军在活动中致辞;巨量引擎本地消费业务中心北部区域社会公共业务总监张晓飞和巨量学专家、新媒体资深创作人宁静与众多“非遗人”一起,分享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媒体领域的营销推广,为“非遗人”适应新环境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新媒体$手把手赋能“非遗人”巨量引擎山东“非遗融媒体培训班”开讲
文章插图
(来源:主办方)
张晓飞以抖音短视频平台为例,介绍了新媒体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带来的新机遇,与“非遗人”分享如何借助抖音突破“非遗”传承的瓶颈。根据《世异时移 古韵遗风-2021巨量引擎非遗文化白皮书之“山东篇”》的显示,2021年1月至10月,抖音山东“非遗”相关视频量的同比增速达到60%,作者量的增速达到64%。与此同时,与“非遗”相关的视频内容消费量也呈平稳上升趋势。当“非遗”遇上抖音,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展示和传播平台,也同时打通了商业化赋能的渠道,将“非遗”的文化特质延伸到新经济、新消费领域,让“非遗”获得了另一重全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