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穿奶奶亲手做的汉服,却被汉服娘喷“山”,汉服圈戾气这么重?
最近随着汉服文化的逐渐升温,汉服逐渐发展成一个体系,各大汉服品牌逐渐有了正版和山寨之分,而在汉服圈内的人却也是深受这样思想的“熏陶”,认为穿了山寨汉服的人就活该被万人唾弃。追求版权,这本来是一件正义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对于“山”和“正”本身就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只是跟风认为觉得“是山寨”,那么会给汉服圈带来不可挽回的影响。
文章插图
近期有一位女生分享了自己的这样一份经历,自己穿着奶奶亲手做的汉服去参加展子,到了会场之后,却迟迟不能融入群体。一群同样身着汉服的女生对着她指指点点,还盘问她“是哪个店子的哪一个款式”,得知那位女生穿的不是正规店子里的商品,就指责她穿的是“山寨的汉服”,在那位女生解释自己的汉服是自己奶奶亲手做的时候,那群女生依然不依不饶,坚定认为“不是正规牌子的,就是山寨的”。这件事情给那位女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我们不禁有此反问:评价正规与山寨的标准到底存在在哪里?
文章插图
一、山寨并不等同于没有标签山寨是一个地方词语,源自于广东一带。意思是假冒伪劣抄袭别人的行为以及其产品,山寨的根本内涵是“抄袭”,如果按那群女生所说,不是货架上带着标签的品牌货就是山寨货,那这对于“正版”的划定范围还是太小了些。
文章插图
很明显,那群女生对于山寨的定义其实是含糊不清的,她们其实只是一群追求“品牌感”的俗人,在她们的定义中,“不是品牌的,就是假货”,这种逻辑首先是解释不通的。如果追求原创的话,店家做的是原创,难道奶奶做的就不是原创了吗?归根究底,那些女生的根本目的只是在于炫耀自己的汉服多有地位、多尊贵,对于这种人,我们没有必要浪费太多的精力和感情。
文章插图
二、我们应该提倡“亲手做汉服”的风尚汉服虽然也分牌子,但是它本质上是一种对于传统文化的回顾和追求。我们穿汉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传播传统文化和学习传统文化,因此,如果能借助汉服将传统文化更加发扬光大,那么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了。
文章插图
比起选择让汉服行业被服装公司和厂商垄断,我们普通人更加可以自己投入到汉服制作的工艺流程中来。这样的活动和主动的学习可以让我们了解到更多和汉服有关的知识和常识,在我们自己经历过制作汉服的过程之后,我们会更加理解汉服的穿法步骤,更加理解每一套汉服对应的朝代和历史故事,更加理解不同汉服背后寄托的不同风尚。
文章插图
汉服不是功能性服装,我们可以在汉服的款式搭配上注入很多全新的元素,自己制作汉服本身就是一种深入理解、从而迸发出更多灵感的机会。如果不自己亲手尝试制作汉服,或许在汉服中的一些隐藏小秘密,我们永远都不会发现。所以与其驳斥别人为什么“不用心挑选品牌”,不如反过来问问自己:连汉服都不愿意自己做,这份“真心”又值几个钱呢?
文章插图
三、奶奶做的汉服就是比商品高贵汉服圈内有很多人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和高贵感常常把圈外人弄得一头雾水。奶奶亲手做的汉服,已经在意义上远远超出了那些陈列在橱窗内的冰冷商品。奶奶做的汉服,那是全天下仅此一件的限量版!物料中寄托的是长辈对于晚辈的疼爱,也寄托的是家人之间的温情和慰藉。我们传播传统文化,本质上传播的就是一种对于“归属感”的追求。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和尚&司马迁记载奇案:和尚巧遇命案无辜被冤,县令发现破绽智破命案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船夫&新科状元乘船回家,船夫随口说出一上联,状元却至死都没对出来
- 玉真子&金庸《碧血剑》八大顶尖高手排名,何铁手第八!
- 冬奥&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