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年轻时偏爱李白,阅历增长后更懂杜甫” 诗人们座谈分享各自阅读史的“李杜”|成都国际诗歌周

诗人$“年轻时偏爱李白,阅历增长后更懂杜甫” 诗人们座谈分享各自阅读史的“李杜”|成都国际诗歌周
文章插图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 张杰
12月19日下午,2021第五届成都国际诗歌周进入了主题论坛环节。参会诗人们分成两组,在新华宾馆就两个主题进行交流探讨。主题分别是“世界时间上的李白与杜甫”和“城市美学的诗意表达”。在“世界时间上的李白与杜甫”主题中,诗歌评论家耿占春、西渡,鲁奖诗人娜夜、林雪,在中国生活过28年的俄罗斯女诗人伊琳娜,以及李永才、尚仲敏、喻言等本地诗人,就李白杜甫诗歌的现代性,古典诗歌的阅读和翻译,李白与杜甫之间的友谊、诗风差别,诗歌与时代的关系,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担任这场论坛和访谈主持的著名诗人、鲁奖获得者车延高说,“站在世界时间上”这个概念提醒我们,“李白杜甫的诗歌诞生于中国历史社会的一个高峰期。如今中国当下又处于一种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鼎盛期。我们每一个从事文艺创作的人,就面临一个课题,如何站在构建人类共同命运体的高度上,写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来。”
“正因为杜甫写细微的事物,恰恰体现了杜甫之大”
诗人$“年轻时偏爱李白,阅历增长后更懂杜甫” 诗人们座谈分享各自阅读史的“李杜”|成都国际诗歌周
文章插图

一般人都会用“浪漫主义”来形容李白,用“现实主义”形容杜甫,但西渡说,“实际上这两个概念都是来自西方近代的批评概念,在中国是没有这样的概念。我个人更倾向于用一种说法来形容他们:李白和杜甫可能体现了中国诗歌的两个不同传统。虽然都会有融合,但在李白身上楚辞的传统更明显一点,杜甫身上诗经的传统更明显一点。”
西渡还提到,比起李白写《蜀道难》,杜甫的诗歌可能更聚焦于细微的事物,微风燕子斜、沙暖睡鸳鸯。细小特别。有人就评论认为,杜甫不应该写这样的细微的事物,认为这些东西把杜甫变小了。“但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我认为正是因为杜甫写这些细微的事物,恰恰体现了杜甫之大。杜甫的诗歌世界深邃、丰富。我们很多人年轻的时候都喜欢读李白,年长以后可能更倾向于读杜甫。”
李杜的写作超越了时间和国界,是世界级的诗人
诗人$“年轻时偏爱李白,阅历增长后更懂杜甫” 诗人们座谈分享各自阅读史的“李杜”|成都国际诗歌周
文章插图

无独有偶。诗人娜夜也坦言在自己的诗歌阅读史上,“年轻的时候比较喜欢李白,他的作品诗意豪放,一挥而就,气息不间断。但是当到了一定年龄之后,尤其是人生阅历变多之后,我发现自己越来越感受到了杜甫诗歌里蕴含的深沉,反而对杜甫读得更多。”
娜夜还特别提到,杜甫是一个比较苦难波折的诗人,但他到了成都建了草堂之后,他的诗歌变得欢乐起来了,也会关注就是邻里之间的互动。不管怎么说,任何一个时代的诗人,如果他的作品想要留下来,都要经过时间的验证和检验。娜夜还谈到中西诗歌的互相借鉴,“我看西方现代派诗人的一些诗歌,比如庞德写的‘人群中这些面孔有灵感显现,湿漉漉的黑枝条上朵朵花瓣’,我认为他应该是借鉴中国诗歌的一些意象。我们今天来追溯历史,心中都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
诗人$“年轻时偏爱李白,阅历增长后更懂杜甫” 诗人们座谈分享各自阅读史的“李杜”|成都国际诗歌周
文章插图

提到李白和杜甫,大家都认为他们是典型的中国诗人,是中国诗人的代表。但评论家西渡提到,“其实李白杜甫要超越一般的典型的中国诗人,他们大于一般的典型的中国诗人,他们的写作超越了时间和国界,是世界级的诗人。”
前几年西渡有一个写作上的计划,“我想把自己心仪的历史人物都写一遍,尤其是那些对现代社会有启示的人物,都写一遍。起因是有一次我参加一个三苏诗会。我不需要再去重新去读他的作品,写苏轼我马上就能写出来。接下来写的就是杜甫,我也不需要重读杜甫,就觉得有话要说,但李白至今没有写,因为要找到一个新的角度、新的体验。我可能还真的需要把李白全集再重新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