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清华发布战国竹简“破译”新成果:发现战国时代复杂天人体系

“日、月、星、辰、岁 , 唯天五纪 , 文后经德自此始 。 ”12月16日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壹)》成果发布会召开 。 清华简第十一辑简文开篇中的这句 , 是该篇的总纲领 。 因此 , 这一辑被定名为《五纪》 。
据悉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壹)》收录了长篇战国竹书《五纪》 。 该篇凡130简 , 全篇内容基本完整 , 总字数近4500字 。 “是前所未见的先秦佚籍 , 篇幅巨大 , 可称出土简牍之最 。 ”
清华大学|清华发布战国竹简“破译”新成果:发现战国时代复杂天人体系
本文图片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黄德宽教授介绍《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壹)》整理工作 。 图/新京报采访人员 浦峰
2300多岁的战国竹简入藏清华
2008年7月 , 约2500枚(含残片)流散境外的战国竹简 , 入藏清华大学 。 经专家鉴定 , 其内容多为经、史一类涉及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内容的典籍 , 大多在已经发现的先秦竹简中从未见过 , 具有极高学术价值 。
对于这一惊世发现 , 当时11位鉴定专家在意见中写道:“这批战国竹简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 , 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 是前所罕见的重大发现 , 必将受到国内外学者重视 , 对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文献学等许多学科将会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 。 ”
采访人员从清华大学了解到 , 这批清华简年龄已达2300多岁 , 其长度从10厘米到47.9厘米不等 , 平均厚度仅为1毫米 。 竹简上的文字为战国时期的楚国文字 , 现已失传 。 为了更好地保护竹简 , 它们被浸泡在蒸馏水之中 , 有字的一侧朝下背向光线 。
这些竹简“如面条一般脆弱” 。 当年8月 , 对它们的抢救性清理保护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 随后 , 为复原这份幸免于焚书坑儒与秦汉战火的重要历史“拼图” , 清华简的研究工作正式启动 。
自2011年初发布第一辑研究成果以来 ,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以每年一册的速度推出清华简的整理报告 。 随着一册又一册厚重扎实的整理报告 , 清华简的丰富内蕴一重又一重地呈现出来 。 在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前后两任主任李学勤先生、黄德宽先生的相继带领下 , 整理报告目前已顺利出版十一辑 。
清华大学|清华发布战国竹简“破译”新成果:发现战国时代复杂天人体系
本文图片

会上发布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壹)》 。 图/新京报采访人员 浦峰
10余年来 , 清华简整理与研究不仅丰富了古文字、上古音的体系建构 , 更丰富了学界关于古文字、简册形制、古书流传等方面的认识 , 还极大推进了先秦史若干重大问题的研究 , 如秦人起源问题、楚国诸王居所、两周之际郑国历史、战国初年楚、越史事等 。
“鸿篇巨制”构建庞大天人关系
采访人员了解到 , 《五纪》从篇幅规模上讲是目前出土的清华简中篇幅最大的 。 “可以说 , 在整个流传下来的战国时期文献中 , 这一篇都无愧于鸿篇巨制 。 ”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黄德宽告诉新京报采访人员 , 这一辑(第十一辑)非常重要 , 它围绕思想这一核心问题 , 从天讲到神 , 从神对应到人的社会道德体系 , 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思想和文化 。
“因为洪水泛滥 , 整个社会管理和道德体系出现了混乱 , 这件事惊动了上帝 , 因此开始整理日、月、星、辰、岁……将星辰历象与礼、义、爱、仁、忠五种德行 , 天神地祇所司所掌一一相配 , 更大篇幅集中于与之对应的人事行用 , 涉及树设邦国、礼仪祭祀、人伦德行、土工百物、兵戎战事、生育繁衍、人体疾祟等各个方面 。 ”黄德宽在接受采访时讲述了《五纪》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