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锦#当代散文||那山 那水 那村( 二 )


夏天是山里男孩子最快乐的季节,河里的水在炎炎烈日下对孩子们有着无法抗拒的诱惑力,看见水,老师家长再三嘱咐不准下河游泳的劝告就成了耳边风,老师“晒油”的惩罚也难阻孩子们对水的向往,没有谁教给孩子们游泳的技巧,就在村边的那条河里,仰泳、潜泳、换着姿势自由地“狗刨”,从没听说过谁家的孩子淹死了。游一会儿,便从水里出来,躺在晒得滚烫的鹅卵石河滩上,喊着“太阳太阳来啊,我给你做花鞋呀;太阳太阳去啊,我给你做花裤呀。”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近水识水性,孩子们就在与水亲近的过程中,熟知了水性,进而驾驭水,一个个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游泳。
河边的挑战还来自于悬崖跳水的较量,崖上有个十几米高的台子,不知哪年哪月有个孩子爬上那个台子,从那上面跳下来,惊险、刺激,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第三个......就这么一代代传了下来。虽然耳膜被灌进的水压得生疼,“小雀雀”被水打得通红,但孩子们依然不甘落后,乐此不疲。后来不断总结经验,从高处往下跳时,用草堵住耳朵,用手捂住“小雀雀”,减少了疼痛。最后所有的男孩子都敢从那个高台上跳下来,小男子汉们勇敢的气质就在这一次次的“跳水”中培树起来。
织锦#当代散文||那山 那水 那村
文章插图
打从记事起,家里的大人们无论谁家盖房、红白事都会自带工具去帮工、帮厨,到了十四、五岁,家长便派我们这些半大小子去,并告诉我们:“这些情分大家都记得,帮了人家,咱家盖屋有事的时候,人家才会来帮忙,谁家都不能关上大门朝天过。”那时真穷,邻里间借盐、借油、借米、借面、借农具,甚至走亲戚时,借衣裳撑门面。谁家来了客人,请邻居过来陪客或帮忙,都是常有的事。就在这互帮互助中,“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成为了大家的共识,走出去的人,有了对这片“相守以义,守望相助”的山、水、村、人的深深眷念与依恋。
青青的山,清清的水,醇醇浓浓的乡情,成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割舍不了、挥之不去的乡愁。在那个小山村,在那一座座曾为我们遮风挡雨的破旧草房里,一代代人,来了,走了;走了,又回来,回不来的就把这个回不去的家乡讲给后辈们听。若干代过去了,他的后人们依旧会说:“俺的老家在山东呢!”
(图片源自网络)
《当代散文》由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办,散文双月刊,主要发表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欢迎山东籍散文作家申请加入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年举办各种散文活动,为作家提供图书出版服务,欢迎联系。投稿邮箱:sdswxh@126.com、 sdca98@163.com
壹点号当代散文
【 织锦#当代散文||那山 那水 那村】找采访人员、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采访人员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