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章 鱼的洄游和活动水层变化(中)( 二 )


需要指出的是 , 既然是佐证 , 自然存在正确与错误两种可能 。 大部分钓友的选择 , 虽然有很大机会是正确的 , 但也不排除出现群体性失误的可能 。 在实战当中 ,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塘的这边密密麻麻坐了十几个人 , 结果出鱼情况并不理想 , 反而是塘对岸迟来的一名钓友连竿上鱼 。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群体性翻车的现象 , 原因很简单:一、先到者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二、后来者对自己的判断缺乏足够的自信;三、更多的钓友有随大流的习惯 。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 , 有自己的判断 , 必要的时候坚持自己的判断有多重要 。

3、根据水情鱼情变化作出调整
对于鱼类洄游规律的学习和运用是钓位选择的基础 , 它可以让我们在大方向上不犯明显的错误 , 同时让我们在与其他钓友争夺资源的过程中占得先机 , 但是仅做到这个程度是不够的 。 影响到鱼类洄游的不可控因素有很多 , 仅以天气当中的风向、气压、降雨为例 , 这些在实战当中常见的突发性变化 , 往往对竿长和水深的选择起着直接的 , 决定性的影响 。
实战当中 , 类似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我们用3.9米的短竿拉饵带散炮钓近 , 钓着钓着 , 会发现鱼被引到了远点 , 此时如果更换4.5米的鱼竿 , 效果有可能会更好;又比如用5.4米的中长竿守钓 , 此时突如起来的一场大雨将岸上的杂物冲刷到水里 , 将远处的鱼引到了岸边 , 此时如果随机应变换一支短竿或者直接将鱼竿横过来贴边作钓 , 效果也许会截然不同 。
规律是永恒的 , 水情鱼情却是讯息万变的 。 同样的钓位 , 有的人钓得好 , 有的人钓得不好 , 有的人在被动的局面下能顺应变化作出正确的调整 , 有的人则是墨守成规不愿求变 , 对比之下 , 高下立判 , 这 , 正是钓鱼最引人入胜的地方之一 。
4、中庸选择不易犯大错
远近、深浅、快慢、灵顿、粗细……钓鱼是一项神奇的运动 , 经常需要钓手在两个完全对立的选项之间作出抉择 , 胜负成败 , 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 面对抉择 , 很多人会出现选择障碍症 , 究其原因 , 是因为很多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 , 因此也就不存在绝对的对与错 。 在没有标准答案的情况下 , 要求钓手作出所谓的正确选择 , 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 在逻辑上也是有问题的 。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去思考 , 问题也许会简单很多 。
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在合适的时间 , 合适的钓点用合适的方法去钓一场合适的鱼!这里的“合适” , 摆脱了标准答案的桎梏 , 超越了正确与错误的范畴 , 应用到复杂多变的钓鱼之上更为恰当 。 既然只是“合适 , ”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在相互对立的两个极端答案之间站边 , 在它们之间 , 还有很多其他可能 。
这就是中庸之道 , 在不确定哪个方向更为合理的情况下 , 采用折中一点的选择 , 既降低了极端选择可能产生的风险 , 又可以在作钓的过程当中根据水情鱼情的变化灵活作出调整 , 进可攻 , 退可守 , 对新手而言不失为一种比较稳妥的操作 。
【|第07章 鱼的洄游和活动水层变化(中)】这样说大家可能会觉得比较深奥 , 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 以罗非实战为例 , 如果我们在2.7米和4.5米竿长之间摇摆不定 , 采用折中的方法 , 用3.6米或者3.9米的鱼竿 , 钓个不远不近 , 不深不浅 , 在此期间既可以通过钓竿尖等方法实现远和近的切换 , 又可以通过抛满竿等方法测试钓远点的效果 , 这样一来 , 远点和近点 , 深水和浅水我们都可以作一番尝试 , 相信总会得出让人满意的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