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花溪|在成都浣花溪畔,杜甫写下美丽的诗篇,诗情与画意流传至今( 五 )


浣花溪|在成都浣花溪畔,杜甫写下美丽的诗篇,诗情与画意流传至今
本文图片

在组诗的第七首中 , 诗人写道:
不是爱花即肯死 , 只恐花尽老相催 。
繁枝容易纷纷落 , 嫩叶商量细细开 。
这首诗通篇是议论抒情 , 议论由花开花落而发 , 抒情由赏花游春而来 。 开篇句大意是说:不是我一看到花就连时间也忘了 , 如此看花原因何在?在第二句中 , 诗人对这一问题做出了回答:只恐花尽催人老 , 使我无法再来赏花 。
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春光的无限爱惜 , 越老越觉得它宝贵 , 要只争朝夕地体验生活的美好 。 如果说前两句是诗人正面直抒胸臆 , 那么后两句则是诗人借花抒情:花到盛时就容易纷纷飘落 , 嫩蕊啊 , 请你们商量着慢慢开 , 以便充分占有大好时光 。
浣花溪|在成都浣花溪畔,杜甫写下美丽的诗篇,诗情与画意流传至今
本文图片

这首诗虽是议论入诗 , 但并未使人觉得枯燥 , 而是感到饶有风趣 。 这与诗人巧妙的构思和口语的运用是分不开的 , 如“商量”一词 , 把花人格化 , 似乎花也解人语 , 就增加了不少情趣 。
这一首从内容到艺术手法都与前面几首有细微的差别 , 但细微之处见端倪 , 无论是直抒胸臆的正面描写 , 还是以议论入诗 , 都是诗人拥抱生活 , 热爱生活 , 留心观察生活的体现 。
杜甫在成都的寓居生活 , 以草堂所在的江村为中心 , 他对成都的诗意描写 , 以草堂所在的江村浣花溪为中心而展开 , 组诗《江畔独步寻花》七首 , 就是杜甫游赏浣花溪两岸的春光时写下的 , 这只是杜甫成都生活的一个缩影 。
浣花溪|在成都浣花溪畔,杜甫写下美丽的诗篇,诗情与画意流传至今
本文图片

杜甫在成都的时光是他一生中难得的轻松与惬意的时刻 。 美好的自然环境又给诗人开辟了新的艺术天地 。 成都以它平和宁静的美抚慰着诗人的飘零寓居的身心 , 成都的风物人情和民俗民风又给诗人的创作注入了新鲜血液 。
正是因为成都这座城市安适、包容的性格 , 也让诗人杜甫有了更多的灵感与精力去谱写诗篇 。 杜甫在成都创作的诗篇 , 不管从内容上还是体裁上 , 都变得更加丰满 。
可以说 , 如果杜甫没来成都 , 如果没有成都平原温润的气候、秀丽的风光 , 特别是醇厚的风俗人情的滋养 , 今天我们就读不到那样充满人文情怀和人生情趣的杜甫的诗歌了 。 换句话说 , 恰好是因为杜甫与成都的邂逅 , 才让杜甫成就了成都 , 也让成都成就了杜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