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走进遗址、亲见文物、体验修复……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明年将推出更多活动

12月16日下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2021年度社教公益活动最后一场:考古领队与考古爱好者见面会在城南举行,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宝墩遗址工作站副站长唐淼、新川创新科技园考古项目负责人左志强、90后文物修复师陈俊橙与35位通过“成都考古”微信公众号报名的考古爱好者们见面畅聊。
金沙&走进遗址、亲见文物、体验修复……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明年将推出更多活动
文章插图

活动现场(从左至右:陈俊橙,唐淼,左志强,主持人周东)
考古爱好者们提出了很多专业的问题,让考古领队们竖起了大拇指;考古领队、文物修复师的精彩分享也让台下观众大呼过瘾。一个年轻女孩坐在台下开心地说:“前面三场活动手慢了没抢到名额,这次能参加也很值得。”
连开四场社教活动 促进公众对考古的理解
【 金沙&走进遗址、亲见文物、体验修复……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明年将推出更多活动】进入12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启了2021年度社教公益活动“拨云见日—成都考古社教行”,超过百位幸运市民通过“成都考古”微信公众号报名成功,抢到了每场仅35个的宝贵名额。
金沙&走进遗址、亲见文物、体验修复……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明年将推出更多活动
文章插图

活动现场
在之前的两个周末,市民朋友先后跟着考古专家走进了宝墩遗址、新川古墓群和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所,亲眼见证淹埋于地下的一段段成都历史,近距离观看漆木器如何焕彩重生。其中,新川古墓群和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所,都是首次向公众开放。
一场场精彩的活动,激起了市民探索成都考古的强烈兴趣;一个又一个有趣的问题,也让考古专家们应接不暇。
“我的理解中宝墩、三星堆和金沙,就像人生的三个阶段”
“可以说我是和宝墩遗址共成长的。”唐淼说,2013年,他还在川大读研,跟着老师们来到宝墩遗址实习。“最初感觉新鲜,两三个月后觉得枯燥,再往后随着认识逐渐深入,以及自己开始独立研究做工作,对宝墩文化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也有了更深厚的兴趣。”
金沙&走进遗址、亲见文物、体验修复……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明年将推出更多活动
文章插图

市民聆听文物讲解
“大家都知道宝墩、三星堆、金沙关系密切,那应该怎么看待他们之间关系呢?”唐淼说,以他个人的理解,宝墩、三星堆和金沙就好比一个人一生的不同阶段,“宝墩文化相当于0~20岁这个阶段,古蜀先民刚进入并开始适应成都平原的生活;三星堆相当于人的20~40岁,喜欢浪漫、夸张地表达自己;而金沙,相当于一个人步入了40岁~60岁的年龄段,逐渐沉淀了下来,“我们在金沙,能看到像玉蝉这样精雕细琢的工艺。”
“考古 满足了我心目中对文学作品的所有浪漫想象”
新川创新科技园考古项目负责人左志强,也深情分享了自己考古之路上苦与乐的心路历程:“早年的田野考古确实条件艰苦,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在2009年配合南水北调工程的考古项目,有一晚,我和同伴临时睡在一处很偏僻的地方,头上大概被蚊子咬了两三百个包……”
金沙&走进遗址、亲见文物、体验修复……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明年将推出更多活动
文章插图

市民走进考古挖掘现场
尽管如此,左志强依然乐在其中,并且表示这样的生活也不乏浪漫,“2005年配合三峡工程发掘的时候,我们所在的那座山全都是竹林,风吹过,雨点洒下的时候,竹子的枝叶沙沙作响,那气氛那声音,真是满足了我心目中对文学作品的所有浪漫想象!”
90后文物修复师 出色完成三星堆象牙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