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李益在鹳雀楼上望远抒怀,谱写了著名的七律,抚今追昔,精警含蓄
古代很多学子不怕十年寒窗之苦,也不惧千里跋涉之累,只盼望一朝金榜题名,即可光宗耀祖,又能实现平生之志。可是科举制度只允许极少数人进士及第,而且这些佼佼者还不一定能够通过吏部考试,让无数学子实在感到无奈。
李益是中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他不求千古留名,不盼富贵加身,只希望实现年少时的梦想。可是才子虽然饱读诗书、才华卓越,却经常沉沦下僚,让他不得不感慨,长安虽大,却没有自己的立锥之地。下面介绍李益在鹳雀楼上望远抒怀,谱写了著名的七律,抚今追昔,精警含蓄。
文章插图
同崔邠登鹳雀楼唐代:李益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提到鹳雀楼,大家自然会想到王之涣的名作《登鹳雀楼》。而另一位才子崔邠也写过一首关于鹳雀楼的作品。崔邠,字处仁,山东武城人。他曾任兵部员外郎,中书舍人、太常卿等职。
鹳雀楼初建于北周,在唐代是登临胜地,位于山西蒲州镇西南,楼高三层,可以远眺中条山,也能俯瞰黄河,因鹳雀常栖息其上而得名。李益虽然与崔邠是同一时代的诗人,但是崔邠创作《登鹳雀楼》时,与会者中并没有李益,所以这首诗是李益的追和之作。
文章插图
李益创作这首七律时,正在幽州节度使那里担任幕府,诗人忙里偷闲,登临高楼,看见远处荒芜的景色,不禁感到悲慨,忽然想到了崔邠的那首诗,于是即兴赋诗。
首联交代创作地点,并展现了一幅阔大的场景,鹳雀楼的西边可见百尺桅樯,不远处的汀洲上,古木参天、云水茫茫。“百尺”二字,极言其高;“茫茫”二字,又抒写了距离之远。
文章插图
诗人面对苍茫大地,思绪飞扬,又开始抒发怀古之幽情。颔联化用典故,汉武帝刘彻行幸河东时,曾作秋风辞。皇帝和众位王公大臣们乘坐楼船,横中流、扬素波,箫鼓鸣、发棹歌。
鹳雀楼所在的河中府,战国时又属魏国地界,靠近魏都安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魏武侯浮西河而下,到达中流时,回头对吴起说,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汀洲云树,唤起了诗人的无限思绪;夕阳流水,更让才子感慨世事沧桑,倏忽间就是几百年。这两句写景与抒情融为一体,非常凝练精简,令人赞叹。
【 七律!李益在鹳雀楼上望远抒怀,谱写了著名的七律,抚今追昔,精警含蓄】
文章插图
诗人又联想到自己的坎坷身世,虽然进士及第,却仕途艰辛,不停地辗转奔波,又不断地感到失意惆怅。颈联是千古名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作者用千年之速,与一日之长进行对照,委婉地道出功业未就而容颜衰老的窘境。作者虽然深知人生无法完美,仕途之路也会崎岖不平,但是眼看青丝染成白发,自己却依然寄人篱下,心中的悲苦立刻就涌上心头。
文章插图
诗人逐渐地开始有些厌倦仕途,迫切地希望早日回归,结尾两句抒写了难以掩饰的悲愁。满目风烟,丝毫不见春意,甚至空气中都弥漫着满满的归思。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纸杯#美术生在杯子上画“知否”,当倒入水瞬间,网友:居老师挺住!
- 郑兵$「诗歌欣赏」郑兵:那条河
- 海波东#斗破苍穹:云韵主题曲一出,拥抱结束,萧炎后悔在魔兽山脉当圣人
- 心学@心学大师王阳明龙场悟道,是如何在人生低谷,孕育出思想高潮的?
- 玫瑰|失业在家好久了,找不到工作,怎么办?
- 上海|在上海这些地方,足不出“沪”即可享受“年味”
- 陈珊|完美伴侣:没有家庭,事业成功的意义又在哪里?
- 作品展|郑海鸥艺术作品展在阳江市美术馆展出
- 中国传统文化#五月,一首诗站在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