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未篡时是什么历史事这两句是白居易的诗歌,意思是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 。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的历史事件是【周公恐惧流言日】;周公在铺佐成王的时期,某些人曾经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但历史证明他对成王一片赤诚,他忠心耿耿是真,说他篡权则是假 。
【王莽谦恭未篡】王莽在未代汉时,假装谦恭,曾经迷惑了一些人.《汉书》本传说他“爵位愈尊,节操愈谦”;但历史证明他的“谦恭”是伪,代汉自立才是他的真面目 。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是什么历史背810年(元和五年),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 。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来表示他的心情:"死是老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 。"(其一)"两回左降须知命,数度登朝何处荣"(其五) 。过了五年 , 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 。这时元稹已转任通州司马,闻讯后写下了充满深情的诗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白居易在贬官途中,风吹浪激,感慨万千,也写下五首《放言》诗来奉和 。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弟,成王之叔,武王死,成王年幼,周公摄政,管、蔡、霍三叔陷害,制造流言,诬蔑周公要篡位 。周公于是避居于东,不问政事 。后成王悔悟,迎回周公,三叔惧而叛变,成王命周公征之 , 遂定东南 。王莽在未篡汉以前曾谦恭下士 。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出自哪里出自《放言五首·其三》
放言五首·其三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
试玉要烧三日满 , 辨材须待七年期 。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标签:
哲理 诗 其他
译文 注释
我送给你一种解决疑问的办法,这个办法不需龟甲,蓍草茎来占卜吉凶 。
检验玉真假还需要烧满三天,辨别木材还要等七年以后 。
周公害怕流言蜚语的日子,王莽篡位之前毕恭毕敬 。
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
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 。它以极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就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把王莽当成谦恭的君子了 。诗人表示像他自己以及友人元稹这样受诬陷的人,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而应当多加保重,等待“试玉”、“辨材”期满,自然会澄清事实,辨明事伪 。这是用诗的形式对他自身遭遇进行的总结 。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未篡时什么意思这两句是白居易的诗歌,意思是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 。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是什么历史事
文章插图
历史:成王年幼为王,周公摄政,管叔等人散布流言,说周公要害成王,于是周公躲避了起来 。后来成王发现流言是假的,便迎接周公回来,平定了管叔等人的叛乱 。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平帝病,王莽以自身祈祷上天代平帝而死 。元始五年十二月(公元6年),汉平帝病死,王莽为了避免年长的新皇帝登基,使自己不能任意操纵政局,遂立只有两岁的汉宣帝玄孙刘婴(即孺子婴)为皇太子 。太皇太后秉承群臣之意,叫王莽代理天子朝政,称假皇帝,臣民则称王莽为摄皇帝,王莽自称”予” 。出自——唐代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 。原文: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 , 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译文:我送给你一种解决疑问的办法,这个办法不需龟甲,蓍草茎来占卜吉凶 。检验玉真假还需要烧满三天 , 辨别木材还要等七年以后 。周公害怕流言蜚语的日子里,没人知道周公清白,王莽篡位之前毕恭毕敬时 , 没人看穿他 。假使他们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忠奸真伪又有谁会知道呢?扩展资料:人物介绍王莽(前45年12月12日—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魏郡元城委粟里(今河北邯郸大名县北沙窝庙村)人,西汉权臣, 新显王王曼长子、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侄,篡夺皇位 。新朝开国皇帝,公元8年至23年在位 。王莽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古代史学家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人虽然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实际上却是沽名钓誉之辈 。在朝野素有威名 。西汉末年,在汉哀帝早亡、皇权旁落的情况下,王莽乘机窃取大权 。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 。王莽统治末期,天下大乱 。公元23年(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新朝灭亡 。王莽共在位15年,卒年69岁 , 而新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短命朝代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莽
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说的什么意思?这两句是白居易的诗歌,意思是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 , 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 , 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 。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未篡时什么意思这是说清白的人在受到诽谤的时候,他会对流言蜚语感到害怕,但他本质仍然是清白的 。比如周公辅助周成王的时候,有流言蜚语污蔑他想篡权,其实他一生都是清白的;而那些奸诈的人,善于伪装,大家都认为他道德高尚 , 最后却会做出阴险毒辣的事情 。比如王莽,为汉朝大臣的时候,非常谦恭有礼,人人都称赞他是正人君子,最后,王莽阴谋篡权 。
意思是,我们看一个人,不能只看表面,也不能只听大家的评价,而是要长期看他为人处世,最后才能下结论 。
一下是白居易诗歌原文以及简单注释:
赠君一法决狐疑 , 不用钻龟与祝蓍 。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白居易
收起
︿
译文
我送给你一种解决疑问的办法,这个办法不需龟甲,蓍草茎来占卜吉凶 。
检验玉真假还需要烧满三天,辨别木材还要等七年以后 。
周公害怕流言蜚语的日子里,没人知道周公清白,,王莽篡位之前毕恭毕敬时 , 没人看穿他 。
假使他们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忠奸真伪又有谁会知道呢?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两句是白居易的诗歌,意思是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 。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周公害怕流言蜚语的日子 , 王莽篡位之前毕恭毕敬 。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出自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其三》全文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 , 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译文我送给你一种解决疑问的办法,这个办法不需龟甲,蓍草茎来占卜吉凶 。检验玉真假还需要烧满三天,辨别木材还要等七年以后 。周公害怕流言蜚语的日子,王莽篡位之前毕恭毕敬 。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赏析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诗 。它以极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 , 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就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把王莽当成谦恭的君子了 。诗人表示像他自己以及友人元稹这样受诬陷的人,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 因而应当多加保重,等待“试玉”、“辨材”期满 , 自然会澄清事实,辨明事伪 。这是用诗的形式对他自身遭遇进行的总结 。扩展资料《放言五首》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诗作品 , 是一组富含哲理的政治抒情诗 。在这五首诗中,作者根据自己的阅历 , 分别就社会人生的真伪、祸福、贵贱、贫富、生死诸问题纵抒已见 , 以表明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态度并告诫世人 。第一首诗放言政治上的辨伪──略同于近世所谓识别两面派的问题;第二首诗主要讲祸福得失的转化;第三首诗流传最广,以通俗的语言说明了一个道理:若想对人、事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第四首诗通篇谈世事人生的变化;第五首诗艺术地说明了新陈代谢是宇宙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根本规律这一道理,而正确的人生态度应该是:多考虑如何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国家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 。诗人借助形象,运用比喻,把抽象的哲理表现为具体的艺术形象,因此虽通篇议论说理,但启人深思,并不乏味 。创作背景据序文可知,这组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在被贬谪去江州(浔阳)途中 。元和五年(810年),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 。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表示自己的心情:“死是老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其一),“两回左降须知命,数度登朝何处荣”(其五) 。过了五年,白居易因上书急请追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遭当权者忌恨 。当年六月,被贬为江州司马 。这时元稹已转官通州司马,闻讯后写下了充满深情的诗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白居易在贬官途中,风吹浪激 , 感慨万千,写下《放言五首》奉和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 , 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 。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 。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 。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其诗语言通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参考资料:放言五首-百度百科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是什么历史事这两句是白居易的诗歌,意思是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 。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中的周公是指谁?为何恐惧?
文章插图
【王莽谦恭未篡时】周公指的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 。周公曾先后辅助周武王灭商、周成王治国 。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国 。平定三监之乱后 , 大行封建,营建成周(洛邑),制礼作乐 , 还政成王,在巩固与发展周朝统治上起了关键作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周公恐惧的原因:武王驾崩,太子成王年幼,周公尽心辅佐,将周成王抱于膝上 , 朝见诸侯 。当时其庶兄管叔、蔡叔图谋不轨,但忌惮周公,于是在列国间散布流言,说周公欺侮幼主,图谋篡位 。久而久之,周成王起疑 。周公为避祸辞了相位,避居东国,心怀恐惧 。扩展资料: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这句诗出自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全诗如下: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解释:我送给你一种解决疑问的办法,这个办法不需龟甲,蓍草茎来占卜吉凶 。检验玉真假还需要烧满三天 , 辨别木材还要等七年以后 。周公害怕流言蜚语的日子,王莽篡位之前毕恭毕敬 。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这首诗写于他和元稹的被贬,作者认为并不是因为他们做错了什么,而是在复杂的官场上受人倾轧,被人诬陷,但他们完全可以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白居易相信,世人早晚会知道他和元稹是清白的 , 这既是对未来的期待,也是对朋友的劝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公
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的意思这两句是白居易的诗歌,意思是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 , 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 。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未篡时 这两个的典故是什么周公在铺佐成王的时期,某些人曾经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但历史证明他对成王一片赤诚,他忠心耿耿是真,说他篡权则是假 。王莽在未代汉时,假装谦恭,曾经迷惑了一些人 。《汉书》本传说他“爵位愈尊 , 节操愈谦”;但历史证明他的“谦恭”是伪 , 代汉自立才是他的真面目 。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未篡时的历史典故正面事例是,反面事例是 。正面:霍光废昏立明、孔明以身许国、慕容恪辅幼主反面:刘裕削平祸乱、宋主欺人孤儿寡妇
周公恐惧流言日 , 王莾谦恭下士时 。我想知道这个典故 , 周公是谁王莾是谁?谢谢了!唐代白居易在《放言五首》之三中诗云:“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 , 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说的是两个人:西周时的姬旦与西汉时的王莽
周公,姓姬,名旦 , 是周文王幼子 , 世人惯称“周公” 。有圣德,辅其兄武王姬昌伐商,平定天下,定了周朝基业 。武王病,周公为册文告天,愿以身相代 。藏其册于金匮,内容无人得知 。后来武王驾崩,太子成王年幼,周公尽心辅佐,将周成王抱于膝上,朝见诸候 。当时其庶兄管叔、蔡叔图谋不轨,但忌惮周公,于是在列国间散布流言,说周公欺侮幼主,图谋篡位 。久而久之,周成王起疑 。周公为避祸辞了相位 , 避居东国,心怀恐惧 。后来有一日,天降大雨,雷电击开金匮,成王见了册文,方辨明忠奸,诛杀了管叔、蔡叔,迎周公重归相位 。
假设当管叔、蔡叔正四处散布流言诬周公有反叛之心的时候,周公便一病而亡;假设金匾之文始终未被成王所知,那么请问 , 谁人可以说得清周公姬旦到底是忠是奸?那其后的史书中他岂不就成了奸臣?
王莽,字巨君,是西汉元帝王皇后的弟弟、西汉平帝的舅舅 。其人奸诈,依仗外戚专权,阴谋篡取汉家刘姓天下 。但他深恐人心不服,于是预先谦虚恭谨、礼贤下士,假行仁义,当时天下人都齐声称颂王莽的圣贤仁义之名 。后来王莽终从王太后处逼得传国玉玺 , 自立为帝 。
假设王莽在篡位称帝前就死亡,那谁又会知道他心底的不臣之心?那其后的史书中他岂不就成了一代贤臣,名垂青册了?
所以说有些真伪,不是一句“日久见人心”或“盖棺定论”就能说得清的 , 或许身处猜疑之中的人,只能用“无愧于心”来聊以自慰了 。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莾谦恭下士时 。唐代白居易在《放言五首》之三中诗云:“赠君一法决狐疑 , 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说的是两个人:西周时的姬旦与西汉时的王莽
周公 , 姓姬 , 名旦,是周文王幼子 , 世人惯称“周公” 。有圣德,辅其兄武王姬昌伐商,平定天下 , 定了周朝基业 。武王病 , 周公为册文告天,愿以身相代 。藏其册于金匮,内容无人得知 。后来武王驾崩,太子成王年幼,周公尽心辅佐 , 将周成王抱于膝上,朝见诸候 。当时其庶兄管叔、蔡叔图谋不轨,但忌惮周公,于是在列国间散布流言,说周公欺侮幼主,图谋篡位 。久而久之,周成王起疑 。周公为避祸辞了相位,避居东国,心怀恐惧 。后来有一日,天降大雨,雷电击开金匮,成王见了册文,方辨明忠奸,诛杀了管叔、蔡叔,迎周公重归相位 。
王莽,字巨君,是西汉元帝王皇后的弟弟、西汉平帝的舅舅 。其人奸诈 , 依仗外戚专权,阴谋篡取汉家刘姓天下 。但他深恐人心不服,于是预先谦虚恭谨、礼贤下士,假行仁义 , 当时天下人都齐声称颂王莽的圣贤仁义之名 。后来王莽终从王太后处逼得传国玉玺 , 自立为帝 。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最早出之何处?白居易的诗,当年周公辅佐成王的时候,在有流言说他怀有篡位的阴谋,周公是感到恐惧的 。而当年王莽辅佐西汉平帝时,还没有篡汉时表现得十分谦恭,并礼贤下士 。如果周公和王莽都在大家没知道真相之前就去世了,那么他们真正的品格就没人能够知道了 。这是用周公、王莽故事,说明日久见人心 。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了;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 。
“周公恐惧留言日”的下一句是什么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
放言
唐·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个诗的意思是说:周公这样的大忠臣也有被流言中伤,被大家怀疑的时候;王莽这样的乱臣贼子也有装模做样,收买人心被大家称赞的时候 。如果这个时候他们就死了,那么古今天下的忠奸不就没人分得清了么??
总体意思是说:看人不要看一时,而要看一世 。任何人好人都有被误会 , 被诬陷的时候 , 而任何坏人都有蒙蔽人们的时候 。
主要是教导人们“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意思 。就是周武王的两个弟弟告诉周平王说周公旦有不臣之心 , 周公知道后就回自己的封地不留在京城了 。后来成王发现周公的祈祷的祷文:愿意用自己的寿命换成王的健康 。就诏回了成王 。
周公恐惧流言日 , 王莽谦恭下士时 。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是什么意思?唐·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下世时是什么意思?原诗为: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 , 一生真伪复谁知 。
以上翻译为:周公因害怕外面散布的(即将篡成王之位的)流言而避居东国 , 王莽在篡位之前表现的极为谦卑恭敬(以此来笼络人心).
这首诗主要以诗句道出这样一个道理:对事物的判断,有待于时间的证明,人才须长期观察才能认准 。
周公流言慌恐日,王莽谦恭下士时; 是什么意思这是一首诗,全诗是这样的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 。若使当时便身死,古今忠馁有谁知?
这个诗的意思是说:周公这样的大忠臣也有被流言中伤,被大家怀疑的时候;王莽这样的乱臣贼子也有装模做样 , 收买人心被大家称赞的时候 。如果这个时候他们就死了,那么古今天下的忠奸不就没人分得清了么??
总体意思是说:看人不要看一时,而要看一世 。任何人好人都有被误会,被诬陷的时候,而任何坏人都有蒙蔽人们的时候 。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四句诗是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中的后四句.\x0d白居易的《放言五首》,是一组政治抒情诗.诗前有序:“元九在江陵时,有《放言》长句诗五首,韵高而体律,意古而词新.予每咏之,甚觉有味.虽前辈深于诗者,未有此作.唯李颀有云:“济水自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斯句近之矣.予出佐浔阳,未届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独吟,因缀五篇,以续其意耳.”据序文可知,元稹被贬官时,写了五首《放言》赠白居易,过了五年,也就是宪宗元和十年(815),诗人被贬赴江州途中也写了五首《放言》回赠.当年六月,诗人因为上书请求朝廷追捕杀害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触怒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诗题“放言”,那就是放开怀抱,无所顾忌,畅所欲言.组诗就社会人生的真伪、祸福、贵贱、贫富、生死等问题及古往今来的历史真相、真真假假的世事纷纭直抒己见,以表达对当时朝政的抨击并告诫世人.\x0d此诗为第三首,意思是说我送给你一个鉴别事物真假的办法,既不需要钻凿灼烧龟甲产生裂纹去做预测,也不用拿起蓍草占卜来问天地,什么方法呢?那就是宝玉也好,优秀的材质也好,都必须得经过一定的时间考验才能识别出来.因此,当年周公忠心耿耿辅佐成王的时候,有多少流言说他怀有篡位的阴谋?但最终人们还是看出了周公的忠心赤胆,高尚品格;又比如当年王莽辅佐也不过九岁的西汉平帝,表现得多么谦恭敦厚,礼贤下士.可又有谁知道他后来居然会篡位自立呢?看起来,一个人的为人还真是猜不透啊,大家想想,如果周公和王莽都在大家没弄清楚真相的时候就去世了,那么他们真正的为人处世的品格就没人能够知道了.注释:①君:指元稹.狐疑:狐性多疑,故称遇事犹豫不定为狐疑.\x0d②钻龟、祝蓍(shī):古代迷信活动,钻龟壳后,看其裂纹以卜吉凶.或拿蓍草的茎占卜.\x0d③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意思是说坚贞之士必能经受长期磨练;栋梁之材也不是短时间就能认出来的.\x0d④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弟,成王之叔,武王死,成王年幼,周公摄政,管、蔡、霍三叔陷害,制造流言,诬蔑周公要篡位.周公于是避居于东,不问政事.后成王悔悟,迎回周公,三叔惧而叛变,成王命周公征之,遂定东南.王莽在未篡汉以前曾谦恭下士.此二句是用周公、王莽故事,说明真伪邪正,日久当验.\x0d⑤向使:假如当初.复:又.
- 斩白蛇,刘邦斩蛇斩的是王莽
- 王莽为何失败 王莽战败的原因
- 王莽篡位真因为汉高祖刘邦的那句戏言吗?
- 王莽上位后为何将何武处死 两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 王莽的治国方案为什么那么超前 王莽是一个什么样的统治者
- 敬武公主为什么改嫁两次?她为何被王莽毒杀?
- 王莽到底做了哪些事?为何评价那么低呢?
- 历史上真实的王莽篡位到底是什么样的?
- 历史上真的是王莽毒死了汉平帝吗?关于这个问题,一种说法认为汉平帝不是被王莽毒死的,而是自己病死的。这两种说法在史学界都有各自的支持者。想要
- 王莽新朝为何存在时间那么短 百姓最后为何选择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