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未捷身先死
出师未接身先死是什么意思出师未捷身先死:此句常用来比喻某人壮志在胸、计划周密地去做某件事 , 但在此事刚刚开始,还未见其分晓的时候,此人便抱憾辞世了 。比喻一种“壮志难踌”的缺憾之情 。
“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原是指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为了伐魏,曾经六出祁山的事 。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公元二三四年),他统率大军 , 后出斜谷 , 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了一百多天 。八月,病死在军中 。
出师未捷身先死是什么意思(常用来比喻什出师未捷身先死chū shī wèi jié shēn xiān sǐ 意思是:可惜出师伐魏没有胜利就病亡在军中 。
《蜀相》唐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映阶碧草自春色 , 隔叶黄鹂空好音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词语解释:出征讨敌尚未报捷而身先死去 。唐杜甫 《蜀相》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宋史·宗泽传》:“诸将出,泽 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翌日,风雨昼晦 。泽 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 河 ’者三而薨 。”绍剧《龙虎斗》第三?。骸拔煞虿皇翘吧滤辣玻?忧的是横招不白受怨声 , 怕只怕出师未捷身先死,怎不教英雄气短泪满襟 。”。诸葛亮于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春,出兵伐魏,在渭水南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南)与魏军相持数百日,当年八月在军中抱憾病逝 。
诗文赏析:伟大诗人杜甫,是一位毕生持有崇高志向(所谓“许身一何愚,自比稷与契”),而又始终未获展布(所谓“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的悲剧人物,在诗人五十九载生活旅程当中,时时不忘的一件事就是如何“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亦即如何匡辅君主靖世安民的问题 。因之,在历史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蜀汉贤臣诸葛亮,便成为诗人终生所最服膺所最推崇的楷模 。在诗人许多怀古诗歌当中 , 直接间接地,专题与旁及地称颂诸葛亮的篇章,不下十几首 。特别是当他流浪四川期间,由于常和蜀汉的历史江山接触,更给诗人提供了凭吊前贤的便利与条件 。于是他屡次寻访诸葛武侯各处祠堂,着意抚摩孔明庙前古老柏树 。并且每至一处,必定哦诗题壁、慷慨陈辞 。常常密意低回,长歌当哭 。发出“复汉留长策 , 中原仗老臣”(《谒先主庙》)“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咏怀古迹五首》)的感喟,一派钦迟之意 , 溢于言表 。在此类凭吊诸葛诗作当中 , 最典型最集中最具概括性的篇章,要算那首早期写作的脍炙人口的《蜀相》一律了 。
《蜀相》一诗,依照仇注 , 断为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 。当时唐王朝正处安史乱中,中原鼎沸,万姓流离 。诗人从华州弃官西走,辗转抵达西南,在成都城郊,自筑草堂一所,暂时得以落脚 。但是锦城虽好,毕竟不是故乡 。所谓“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成都行》),一种去国登楼感伤离乱的情思 , 是极其明显的 。就在草草安顿的余暇 , 诗人怀着满腹深情,只身前往附近的一座诸葛武侯祠堂 , 去作瞻依凭吊 。随即写下此首著名诗章 。
全诗八句,前四写景,后四论事 。《蜀相》这一标题,就在显示作者是以十分尊敬的心情,把诸葛亮生平地位与事业规模,作了概括的揭示 。
开头二句,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把一种追思缅想情意,作了极为深微的表达 。“丞相”这一称呼,则较《蜀相》递进一步 , 自然仍是表示尊仰之意(仇兆鳌说:“直书丞相,尊正统名臣也 。”这倒未必 。作为唐帝国盛、中时期人物的杜甫,能否象南宋偏安年代朱熹在《通鉴纲目》中大书“丞相亮出师”那样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称呼诸葛亮,是大可置疑的 。)“何处寻”三字设问,自然是以叙述追寻古人踪迹之义来表自己登临凭吊之情 。这个首联一句,就已奠下全诗“沈挚悲壮”的风格基础,并且洋溢着一种蕴借哀凉气氛 。
第二句,是为首句作答 。给首句找出着落,明确了祠堂地点 , 也勾勒了自远眺望的祠堂风貌 。“柏森森”,主要是指传系孔明手植的“新枝耸云”的古柏来写祠堂历史的悠久 。
三、四句一联,是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进一步抒发凭吊情怀 。是因景抒情的千古名句 。诗人看到那照映阶除的碧草,仍自呈现怡性的春色,听到那身藏密叶的黄鹂,徒然啭弄着悦耳的佳音 。院落似此荒凉,门庭如彼阗寂 。一种“感物怀人之意,即在言外 。”碧草盈阶,黄莺隔叶,本来是极可赏心娱目的景象,然而一用“自”“空”两字周旋,抒情状态,便翻然改异 。这里正是杜甫“一字为工”极“变化开阖”之致之处 。比起诗人另篇《春望》中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来,尤为耐人吟味 。当然,决定诗人所以如此使用“自”“空”二字的根本原因,还在于诗人当时的思想 。
从这两名诗里,我们仿佛看见一位当日失路诗人对于异代无时宰相的一种深沉的精神默契 。这两句诗,在古人凭吊诗中,具有广泛的一般意义 。人人读过 , 都不免勾起一种遐思,受到它的强烈感染 。所谓“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杜牧) , 正是指的此等诗句所具的扣人心弦的独特艺术魅力 。
诗题是《蜀相》 , 不宜多作景物描绘,所以下面四句,便转入议论是非 。对诸葛平生,作了集中的归纳 , 本质的总结 。
五、六两句,是诸葛亮一生行藏出处的高度概括,也正是申述诗人所以如彼徘徊瞻恋的情感的实际基础 。诸葛亮的所以值得推崇,原在于他的“匡时雄略”与“报国苦衷” 。在于他接受了刘备当年三顾草庐的殷勤,替刘备描下天下大计的蓝本;在于他协助先主立业开基,辅佐后主守成济美 。
可是尽管才德如此高尚的诸葛武侯,在现实生活逻辑当中,却竟遇到极为怆痛的结论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最后两句,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诗,和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同是永远点燃人们爱国主义心胸的至情言语 。由于诸葛一生始终抱着“兴复汉室 , 还于旧都”的宏伟志望,所以他曾经六出祁山,以图统一天下 。然而,事情不幸的是,当他在后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最后一次出师,占据五功县的五丈原,和司马懿相拒于渭水时,竟然病逝军中 。“哲人云亡” , “将是遽陨”,成为遗恨千古令人“痛心酸鼻”的莫大憾事! “未捷”,是指可望奏凯而尚未奏凯,“身先死”,是说竟把“兴汉讨贼”的艰难事业,丢在身后 。
“长使英雄泪满襟”一句,自然不仅指的凭吊者的诗人自己,它也概括着千古以来具有同等爱国深情的无数志士 。这两句诗,对于后代读者,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强烈的移情作用 。唐代政治家王叔文 , 在自己革新企图遭到挫败时,就曾反复吟诵此诗,为之流涕不已;南宋爱国将领宗泽临终时,就是“诵此二语”“三呼渡河”而卒的 。这里的“英雄泪”,是爱国豪杰之泪,因之并不含有任何颓丧气息;相反地,它还蕴藏着一种令人愤悱启发的积极力量 。
清人邵子湘评论此诗后四句时,曾说:“自始至终 , 一生功业心事,只用四语括?。?是如椽之笔 。”这自然是称赞杜甫的笔力轮囷,擅长概括 。
《蜀相》一律 , 标志着唐时怀古作品的典则,是凭吊武侯诗歌的极致 。明代作家杨慎,也曾于成都武侯祠壁发现过好的品题 , 并且深表嘉许 。今天看来,该篇诗作,虽也甚好;但和《蜀相》比较起来,则就显得有些刻露浮薄,不及《蜀相》含蓄深厚了 。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是什么意思?翻译成汉语,简单的概括下,谢谢!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是什么意思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 , 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出师:出师:出兵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蜀相》,原文: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今成都市武侯区 , 晋李雄初建 。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⑷映阶碧草自春色 , 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 。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 。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 。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 。空:白白的 。⑸三顾频烦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 。⑹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是什么意思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 。所指人物和作者是?
出师未捷身先死什么意思?全文什么意思?什么故事?出师未捷身先死——可惜出师伐魏没有胜利就病亡在军中 。
语出杜甫《蜀相》诗,全文是: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三顾频烦天下计 , 两朝开济老臣心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开头二句 , 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把一种追思缅想情意,作了极为深微的表达 。
三、四句一联,是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进一步抒发凭吊情怀 。是因景抒情的千古名句 。诗人看到那照映阶除的碧草,仍自呈现怡性的春色,听到那身藏密叶的黄鹂,徒然啭弄着悦耳的佳音 。
五、六两句 , 是诸葛亮一生行藏出处的高度概括,也正是申述诗人所以如彼徘徊瞻恋的情感的实际基础 。
最后两句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最后一次出师 , 占据五功县的五丈原 , 和司马懿相拒于渭水时,竟然病逝军中 。“长使英雄泪满襟”一句,蕴藏着一种令人愤悱启发的积极力量 。
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是什么意思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 , 未能取胜 , 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出师:出师:出兵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蜀相》,原文: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出师未捷身先死是什么意思出师未捷身先死
【拼音】:chū shī wèi jié shēn xiān sǐ
【解释】:1.出征讨敌尚未报捷而身先死去 。
【例句】:怎么感觉有点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意思?我说哥们,你可别到时候出师未捷身先死,那可就不好玩了 。
出师未捷身先死是什么意思(常用来

文章插图
意思: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 。出自唐代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 , 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 , 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创作背景: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 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汉国的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 。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 , 抱负无法施展 。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 。他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 , 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扩展资料:赏析:“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历史不幸 。诸葛亮赍志以殁的悲剧性结局无疑又是一曲生命的赞歌 , 他以行动实践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使这位古代杰出政治家的精神境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产生使人奋发兴起的力量 。此诗借游览古迹 , 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转,自然紧凑 。前两联记行写景,洒洒脱脱;后两联议事论人,忽变沉郁 。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折 。全诗所怀者大,所感者深,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蜀相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意思,出自,是写谁?为什么?

文章插图
意思是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出自: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 , 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蜀相》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蜀相唐代: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 , 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扩展资料创作背景《蜀相》一诗,约作为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 。“蜀相”的意思是蜀汉国的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 。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他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 , 但他仕途坎坷 , 抱负无法施展 。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 。他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 , 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 , 城西北有诸葛亮庙 , 称武侯祠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 , 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 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汉国的丞相,诗题“蜀相” , 写的就是诸葛亮 。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 。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 。他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这首七律借赞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 , 叹惋他的壮志未酬,抒发自己的怀抱 。
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全诗意思翻译及诗文赏析《蜀相》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诗 。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文解释】丞相的祠堂要到哪里寻找?在锦官城外柏树繁茂的地方 。映着石阶的绿草自成一片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徒有好听的声音 。三顾茅庐频繁讨论天下大计 , 两朝的开创与辅佐老臣竭尽忠心 。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病死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词语解释】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 , 指诸葛亮(孔明) 。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 , 晋李雄初建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意思出自杜甫的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 , 锦官城外柏森森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译文: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 , 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4546.htm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诗意是什么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 , 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卒于五丈原军中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意思

文章插图
【出师未捷身先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的意思是: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出处】《蜀相》——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 , 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扩展资料1、《蜀相》创作背景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定居在浣花溪畔 。公元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2、《蜀相》鉴赏这首七律《蜀相》 , 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 。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 , 既有对历史的评说 , 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 , 堪称绝唱 。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 , 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 , 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 。全诗蕴藉深厚 , 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意境 。概言之,这首七律话语奇简,但容量颇大,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短短五十六字 , 诉尽诸葛亮生平,将名垂千古的诸葛亮展现在读者面前 。后代的爱国志士及普通读者一吟诵这首诗时,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特别是一读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二句时 , 不禁黯然泪下 。在艺术表现上,设问自答,以实写虚,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结构起承转合、层次波澜,又有炼字琢句、音调和谐的语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叹,余味不绝 。人称杜诗“沉郁顿挫”,《蜀相》就是典型代表 。本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对诸葛亮雄才大略,忠心报国的赞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先死的惋惜 。
请问“出师未捷身先死,英雄长史泪满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出处
原文
《蜀相》
唐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映阶碧草自春色 , 隔叶黄鹂空好音 。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出师未捷身先死 完整诗句蜀相
作者: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自于哪首?

文章插图
出自:《蜀相》【作者】杜甫 【朝代】唐1、出自:《蜀相》【作者】杜甫 【朝代】唐2、全文为: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白话翻译: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 , 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4、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 , 唐朝河南府巩县(河南郑州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 , 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集为《杜工部集》 , 诗艺精湛 ,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出自哪里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自唐代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频烦 一作:频繁)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出师未捷身先死出自什么出自盛唐诗人杜甫的《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 。
《蜀相》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七律中的名作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什么诗第一: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蜀相》
第二:意思如下:
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病死了 , 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 , 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
第三:全诗如下: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什么诗蜀相
作者: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三顾频烦天下计 , 两朝开济老臣心 。
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 。”的意思是: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出处:该句出自唐代杜甫的《蜀相》 。原文: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 。创作背景:《蜀相》一诗,依照仇兆鳌注 , 断为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 , 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 。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 , 城西北有诸葛亮庙 , 称武侯祠 。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 , “蜀相”的意思是蜀汉国的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 。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 。他写《蜀相》这首诗时 , 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 。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 , 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 , 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 , 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 , 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 , 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出师未捷身先死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意思是:出征讨敌尚未报捷而身先死去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蜀相》 。蜀相原文: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原文译文:诸葛丞相的祠堂去哪里寻找?锦城官外翠柏长得郁郁苍苍 。碧草映照石阶自有一片春色,黄鹂在密叶间空有美妙歌声 。当年先主屡次向您求教大计,辅佐先主开国扶助后主继业 。可惜您却出师征战病死军中 , 尝使古今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扩展资料:此诗借游览古迹 , 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唐肃宗乾元二年,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的颠沛流离生活,到了成都 , 在朋友资助下,定居浣花溪畔 。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蜀相
“出身未捷身先死 ”的下一句是什么?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全诗是什么?题目是什么?

文章插图
原文是:丞相祠堂何处寻 ,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自:蜀相作者:杜甫朝代:唐翻译: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三顾茅庐频繁的商论天下大计,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扩展资料:“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句指的是诸葛亮为了伐魏,曾经六出祁山的事 。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年),他统率大军,后出斜谷 , 占据了五丈原 , 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了一百多天 。八月,病死在军中 。“英雄”,这里泛指 , 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这尾联两句承接着五、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 。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 , 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蜀相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是什么意思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澿 。“出师”句指的是诸葛亮为了伐魏,曾经六出祁山的事 。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年),他统率大军,后出斜谷,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了一百多天 。八月,病死在军中 。“英雄”,这里泛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这尾联两句承接着五、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这两句诗是叙事兼抒情;再加上前面六句有力铺垫,使读者感到收束得既有精神,又有余味 。清代王渔洋曾经说:“为诗结处总要健举 。”沈德潜也认为“宕出远神”是诗歌结尾的一种好方法 。所有这些妙处,都在本诗的结句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
出师未捷身先死,下一句是什么?“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下一句是“长使英雄泪满襟" 。1.原文:《蜀相》杜甫 [唐]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 。2.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 , 其诗被称为“诗史” 。3.创作背景:公元760年春天 , 杜甫初至成都,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武侯祠 。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 , 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
“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下一句是什么?“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下一句是“长使英雄泪满襟" 。1.原文:《蜀相》杜甫 [唐]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 。2.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 , 自号少陵野老 , 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3.创作背景:公元760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十二月 , 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武侯祠 。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
出师未捷身先死 , 这句话什么意思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 , 未能取胜 , 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出师:出师:出兵 。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蜀相》,原文: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注释:
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
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今成都市武侯区,晋李雄初建 。
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
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 。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 。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 , 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 。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 。空:白白的 。
⑸三顾频烦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 , 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 。
⑹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
- 大学生找工作亲身经历:斗鱼合同里的圈套,敢违约就拿8000万
- 动一发而牵全身
- 身上出现这几件怪事,说明有同事在算计你,别不知道
- 如何加快新陈代谢
- 如何选购随身听 选购品质好的随身听有什么技巧呢
- 如何选择香皂 怎样选择香皂
- 海娜纹身膏怎么洗掉 海娜纹身膏如何洗掉
- 物联网平台产品的修行和破局 以管理员身份运行是什么意思
- 2021年霸气超拽超好听的网名双开助手微信分身 2021年霸气超拽超好听的网名
- 海娜纹身怎么洗掉 海娜纹身如何洗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