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条|箍 筲

过去 , 人们常说“灾年饿不死手艺人” 。 我对此曾深信不疑 ,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 , 有的手艺已非当代生活所必需 , 即使手艺娴熟、精湛 , 也只能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请进纪念馆 , 靠它生存已不可能了 。
相声名家高英培先生的成名作《钓鱼》中那句“二他妈妈快拿大木盆来啊!”可谓家喻户晓 。 大木盆 , 在过去的天津 , 家家必备 。 它既是洗衣盆 , 又是洗澡盆 。 当然也可如“二他爸爸”那样 , 临时养上几条活鱼 。
上世纪70年代以前 , 天津人的家里除了有洗衣用的大木盆 , 还有洗脚用的小木盆儿 , 便溺用的尿盆(天津人叫小桶儿) , 以及提水用的水桶——也叫水筲 。 这些木制的容器都是由长短、宽窄相同的略带弧度的小木条纵向排列拼成 , 再加上一个圆木板做底儿——为固定这些小木条 , 必须要在容器的腰儿和底儿各加一道“箍” , 因此就把制作以及修理木盆、水筲的手艺人称为“箍筲”的 。
箍筲的手艺人可算是木工的一种 , 但一般的木匠还不会这种手艺 。 他们虽然可能没学过数学 , 但都会熟练运用祖冲之计算出的圆周率算出所做容器的周长 , 然后将每块小木板制作得长短、宽窄、薄厚、弧度完全一致、丝毫不差 。 人们常说的“木桶效应” , 是说一个木桶如果有一块木板是10厘米 , 其他木板都是1米 , 那木桶的储水量就只有10厘米的高度 。 其实 , 箍筲者岂止是不能犯木板不一样高的低级错误 , 任何尺寸上的问题都不能出现 。 您想啊 , 要是水筲还好 , 顶多把水漏到院子里 , 要是尿桶儿 , 过去冬天天冷 , 夜间屋里没有暖气 , 无论大人孩子夜里小便 , 都把尿桶儿放到被窝里——等一家人方便完了 , 全漏褥子上了 。
话说回来 , 这种木制的容器 , 即使制作者的手艺再高 , 哪怕刷上几遍桐油——天长日久也会因收缩、糟朽或是因长期不用造成的“风干”而出现漏水问题 。 这时 , 就需要修理 。 所以 , 以前常有“箍筲”人往来于街头里巷 , 为有需求的人家提供服务 。
这些手艺人在揽到活儿后 , 根据要修理容器的实际情况决定如何维修:对于木板和箍都完整的 , 只在底部抹上油灰进行密封即可;对于糟朽严重的就要去掉箍儿 , 将木盆拆成木条儿 , 甚至还会更换一些木条 , 最后重新箍好 , 抹上油灰 , 刷上桐油 , 那就相当于一个新盆了 。 这里再啰嗦一句 , 过去的木盆、水筲都是用几股细竹批儿编成小辫儿做“箍” , 因为与木板同属天然材质 , 且具有相近的收缩率 , 既漂亮好看又实用;后来的“箍”改成薄铁片了 , 不仅稍显粗糙 , 木板和铁片的结合也有点突兀 。
【木条|箍 筲】如今 , 随着社会的发展 , 那些木盆、水筲以及尿桶子都被洗衣机、净水器、抽水马桶替代了 , 而那以箍筲为业的手艺人也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 不过 , 近来有许多用于泡脚的木盆走进了不少家庭 , 成为喜欢养生保健的人们的新宠 , 但其做工比以前的老物件儿粗糙得多 。 估计一旦出现漏水 , 人们也不会再修理了——买个新的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