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低自尊的关键 , 正在于改变这些消极的核心信念 。 作者认为 , 提高自尊感、变得更加自信 , 虽然没有快速的方法 , 但是每天半小时的练习已经足够 。 书中提供了很多切实可行的练习方法 , 比如建立积极品质清单、写作积极数据日志、行为模式概述、评估自己的新的核心信念的可信度等等 。 对于有低自尊困扰的读者 , 这会是一本相当实用的 , 可能对生活产生巨大帮助的作品 。
社科
文章图片
《激情、技艺与方法:比较政治访谈录》
编者:赫拉尔多·L·芒克、理查德·斯奈德
译者:汪卫华
版本:当代世界出版社·雅理译丛
2022年1月
推荐指数:★★★☆☆
【中国|晚清科幻小说中的中国社会|一周新书风向标】推荐人:罗东
一个学者当初选择进入一门学科、一个领域 , 偏好何种研究视角 , 可能都没有什么故事 , 只不过顺其自然 , 也可能确实因于某种经历、刺激或理想 , “在此之后 , 因此之故”(亦如拉丁谚语“post hoc,ergo propter hoc”) , 受到学术事业的感召 。 当然也可能只是学位念完了 , 顺道再求职谋生罢了 , 不过这并非就次一等 , 也不必然是“难登大雅之堂”的理由 。 就看他作为当事人如何去回忆和理解当时的选择了 。
《激情、技艺与方法:比较政治访谈录》访谈的是比较政治学“黄金时代”的十五个人物 , 包括研究文明冲突与秩序的亨廷顿、研究东南亚“农民道义经济学”的斯科特以及将“国家”(state)这一概念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找回来的斯考切波 。 他们影响的学科不只是政治学 , 还有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 。 他们的学术研究都在冷战期间初露锋芒 , 在那个时代 , 他们机缘巧合地走上了对拉美和东南亚国家的研究之路 , 在“他乡”发现了在本土不可能提出的概念 , 或者找到原有理论框架的解释边界 , 反思一番 , 加以修正 。 而这些历程与生活和学习可能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譬如斯科特提到他本人的一个有趣特征 , 到了一个地方 , 总是以为不属于那里 , 为了证明自己优秀并且有资格 , 在头一两年是个“好小孩” , 把所有的疑虑都埋藏在心里 , 直到有把握后“叛逆” 。 他说的“地方”指的是学校 , 他在求学和早期工作期间都曾这样做事 。 这让人一下想到他研究东南亚时描述的农民生存策略或技艺 。 再比如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将“国家”(state)找回来的斯考切波 , 被同为受访者的施密特“吐槽” 。 施密特认为 , 需要将“国家”找回来的其实只是美国学者而已 , 这是因为在欧洲从来不存在找回来一说 , 所以他捡起了前人的“法团主义”这个概念 , 重新阐述 。 除了这些 , 访谈录中也有他们与师长、学生、同事和家人之间的个人故事 。 让他们在学术上成功的条件 , 不都是超脱于日常生活的 。 个人性格和生活 , 与社会历史环境一样影响着他们的研究热情和方法 。
值得一提的是 , 两位访谈者也是学者 。 而他们的提问依然是一种“初学者”角度 , 并不累赘 , 并且还保持着一些好奇心 。 原书初版于2007年 , 中文版面世 , 厚达八百余页 , 可以说是一部大部头了 。 好在 , 中文版在结尾处依然保存了二十几页的姓名和概念索引——可惜许多书在翻译版中删去了原书有的索引 。 对于访谈录来说 , 索引实在太有必要了 , 毕竟我们跟着姓名可以看到学者实际上也生活在社会网络中 , 相互激励、商榷、吐槽 , 甚至在方法和思想上彼此影响 。 当然 , 试图通过访谈录来完整地理解一个学者的研究或思想 , 是枉然的 。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中国美术!广州美术学院战“疫”作品即将亮相迪拜世博会
-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其实后面还有3个字,原来我们一直误解了
- 中国传统文化#五月,一首诗站在窗外
- 盗墓案!中国盗墓史上最长的一次盗墓,屋里挖了整整20年
- 中国经济#2021年度经济学图书有三个特点:思想性、历史叙事及学科交叉
- 湖北省文联$新春佳节氛围浓 中国书法·年展全国行书草书作品展在汉开幕
- 红与黑#方隆昌/澡雪精神——庆祝第24届冬奥会中国画24家学术邀请展
- 奥林匹克!徐晋平/澡雪精神——庆祝第24届冬奥会中国画24家学术邀请展
- 中国艺术&仙福民/澡雪精神——庆祝第24届冬奥会中国画24家学术邀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