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定|冯村冯氏源流远( 二 )


冯村冯氏从明嘉靖年间到民国时期曾三次修谱 , 均认为古系源流始自黄帝到文孙公;统系源流从一世祖文孙公至五十世歙尹冯蘩;以冯蘩第三子冯定南迁事父庐墓居于歙 , 冯定长子延普(二世祖)择居于绩溪岭北之白沙街(火烧坦) , 是为冯村冯氏之肇始也 。 而关于新安冯氏派系(本系)始祖问题 , 《冯氏宗谱》是这样介绍的:
书新安冯氏宗谱者, 则纪绩歙冯氏之派系也 。 按旧谱以蘩公子华为新安一世祖 , 意其自青州来尹于歙 , 没于官 , 葬于此 , 故也 。
予窃以为不然 。 试以朱晦庵先生年谱质之 , 厥父韦斋先生由婺源龙溪奉亲居建阳孝亭 , 厥后卒世 , 皆葬闽地 , 谱皆不书闽人 。 文公虽生长于闽 , 每自称“新安朱熹” , 盖不忘其祖也 。 但于文公名下注曰“子孙居闽” 。 此可为万世轨范 。 由此例之 , 则子华公决不可为新安冯氏一世祖也名矣 。 且子华公生三子 , 长曰宿 , 官于蜀 , 遂家蜀之普州;次子宽 , 复归青州;三曰定 , 居歙 。 若以子华公为新安始祖 , 则宿、宽将何以处之?是以今改子华公绍于青州五十世图下 , 以宿公迁蜀作一图 , 宽公复居青州作一图 , 定公为歙作一图 , 庶为例议例者详之 。
此说颇为给力 , 新安冯氏以冯定作为始祖是正确的 。
综上所述 , 冯氏的古系从轩辕氏黄帝至冯文孙历二十二世 。 即黄帝轩辕氏——玄嚣——(矫)极——帝喾——后稷(姬氏)——不窟——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喻——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太王——季历(与泰伯、虞仲三兄弟)——文王及十五子即:伯邑考、武王、管叔(鲜)、周公(旦)、蔡叔(度)、曹叔(振铎)、雷叔(处)、郕叔、康叔(封)、日冉季(载)、滕公、毛公、郜公、雍公、毕公(讳高 , 受封于毕 , 以国为姓)——毕万——嵩(坚、考三兄弟)——文孙 , 即魏文孙 , 周封大夫 , 食采冯城 , 以地为姓 , 冯姓之始祖也 。 冯氏的统系从文孙至冯蘩历50世 。 歙绩冯氏本系则从冯定起算 , 至冯村冯氏智派建立六厅时凡历19世 。 再到2016年最新版《冯氏宗谱》截稿时止 , 冯村冯氏42世 。 加上统系和古系 , 冯村冯氏已历112世了 。 按30年一世计算 , 冯村冯氏已经有3300余年的传承历史了 。
枝繁派衍瓜瓞绵
据冯村冯耀章老先生介绍 , 徽州在唐代德中贞元九年(793)冯蘩没有担任歙尹之前 , 新安一带未听说有冯姓人士居住 。 冯蘩宦于歙 并殁于官以后 , 冯氏子孙南迁于歙 , 这是新安冯姓播迁并繁衍的开始 。冯蘩 , 字子华 , 生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 , 先世家于山东青州(今为益都县) 。德宗贞元九年 , 蘩以明经登第授歙尹 。有抄本载 , 蘩官爵为唐特知歙州诸军事 , 诰赠尚书 。蘩在任歙尹期间 , 临政明敏 , 深得民心 , 连任九年 , 考绩优等 。歙民不忍其退 。在歙民的一再请求之下 , 连任至宝历二年(826) , 殁于任上 。歙州之民哀叹不已 。葬于歙南鹰窝墓 。
冯定|冯村冯氏源流远
文章图片

冯蘩育有三子 , 长曰冯宿 , 官于蜀普州知州 , 遂居蜀 。 次曰宽 , 回祖籍山东 , 承嗣祖脉 。 三子曰定 , 讳荣 , 字介夫 , 中进士异等 , 出任郢州刺史 , 以左散骑致仕 , 诰赠工部尚书谥节候(事见《唐书》卷102《宿公传》) 。 冯定品行孝道 , 事父宦游 , 敦行孝悌 。 蘩逝后 , 庐父墓 , 歙民爱之 , 遂家于歙 。 从此 , 歙南一带吴辉即今鸿飞等地 , 始有冯姓人氏居住 。 蘩在青州世系中为五十世裔孙 , 故冯氏后人在编修《冯氏宗谱》时 , 称定为冯氏新安本系一世祖 , 并有赞诗曰 ;哭父宦途 , 身羁南土 。 目断天涯 , 乡关断阻 。 移根古歙 , 奕烨华阳 。 瓜绵葛蔓 , 源远流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