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兵法&小恩养贵人,大恩养仇人,关于送人情的六句忠告,越早知道越好!( 二 )
很显然,庞涓选择残害孙膑。这人情送的,反目成仇了。
但是,阿信觉得庞涓的心底是爱孙膑的,为什么呢?因为他并没有直接杀孙膑,而是“断其两足而黥之”。
孙膑原本不叫孙膑,膑是膑刑,也就是“断其两足”,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孙膑,使其不能随意走动,不能开展游说活动,找不到工作。同时,还用了黥刑,也就是在脸色刻字,毁了孙膑的容貌,使再不能做官。
这么做有用吗?当然有。庞涓千算万算,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他还是让孙膑找了机会逃去了齐国。但是,当齐威王想任命孙膑为大将时,孙膑说:“刑馀之人不可”,因为自己受了黥刑,就不能再做官了。于是孙膑只能做幕后军师。
孙膑逃去了齐国,庞涓会后悔吗?我认为会,那为什么当初妇人之仁不杀掉孙膑呢?想必就是顾忌到了同窗之情。
这就好比影视作品里的大BOSS在结尾一样,啰里啰嗦讲一堆废话,硬是不动手,结果被主角出其不意的反杀了。
如此戏剧化的剧情,确实引人入胜。
文章插图
三
庞涓的初心是好的,给老同学安排份工作,于公于私都是好的,结果控制不住局面了。这份原本是顺水推舟的人情,反倒给自己的事业埋下了祸患,给自己的人生拨动了倒计时。
我不知道庞涓用兵的本领如何,至少在送人情的能力上是不如孙膑的,有证据吗?
还真有。
公元前341年,庞涓领兵攻打韩国,韩国不敌,向齐国求救。
面对韩国的求援,齐国救还是不救呢?邹忌认为“不如勿救”,立场鲜明的表示,不救韩国。孙膑认为,这份人情是要送的,但送人情是要讲究艺术的。
如果人情送的太早,那等于是代替韩国挨打,不划算。所以应该怎么办呢?先口头承诺韩国,坚定他们抵抗的决心,等到魏国和韩国的战力消耗差不多的时候,我们再插手。
为何这么麻烦呢?第一可以减少成本,这个道理很好理解,韩军虽然弱,但是与魏军奋力厮杀,势必可以极大的减弱魏军的实力。重点是第二,如果人情送的太早,韩王会觉得齐军只是辅助,成功主要靠自己。如果当韩军处于生死存亡之际,齐国再出兵,那就是救命之恩。
果不其然,韩军五战五败,不惜开出了“委国于齐”,也就是甘愿当齐国附庸的条件求齐国救命。
火候到了,这时候田忌和孙膑方才出兵,马陵之战开始,孙膑使用“减灶增兵”的计谋,将擒杀庞涓。
《孙膑兵法·擒庞涓》中记载:孙子弗息,而击之桂陵,而禽庞涓。
四
【 孙膑兵法&小恩养贵人,大恩养仇人,关于送人情的六句忠告,越早知道越好!】且不说兵法素养,庞涓与孙膑在送人情方面的能力就可一见高下。庞涓送的人情,反而害了自己。孙膑送的人情,名利双收。
相信很多读者朋友会好奇,在武侠小说里,为什么总要在生死存亡,千钧一发的时候,侠客们才会突然从天而降出手相救,因为如果想实现“英雄救美”的目的,就必须把握好火候,把人情送好。
大侠们行走江湖多年,定是懂送人情的道理的,出现的太早,这份人情就不值钱了。一定要等到救助对象遇到了生命危险的时候,再把这份人情送出去,那就是救命之恩了。届时,侠客们会得到这么一句回应:
“小女子无以为报,只好以身相许了”。
居然是送人情,应该怎么送呢?阿信帮大家归纳几条送人情的艺术:
1、 人情可以送,但一定不要随便送,“自作多情”的人情没有价值。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和尚&司马迁记载奇案:和尚巧遇命案无辜被冤,县令发现破绽智破命案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船夫&新科状元乘船回家,船夫随口说出一上联,状元却至死都没对出来
- 玉真子&金庸《碧血剑》八大顶尖高手排名,何铁手第八!
- 冬奥&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