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服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从娃娃抓起 冬至节气民俗体验活动在山东省图书馆尼山书院举办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已经在2016年11月30日正式入选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作为“世上最有诗意的历法”,它是古人是对中国古代千年农耕文化的精到总结,是中华文明开出的一朵灿烂的智慧之花。
文章插图
12月18日,山师齐鲁实验学校2021级2班的同学们来到山东省图书馆尼山书院参加冬至节气民俗体验活动。
汉服又称为汉装、华服,汉服不是指“汉朝服饰”,而是指中国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也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古人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老师带领同学们学习有关汉服的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按照衣、裳、腰带的顺序穿上汉服,并学习了古人的拜孔礼,拜师礼以及拜亲礼,感受到汉服所连接的更深处的中华传统文化、礼仪。
文章插图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集体诵读完《二十四节气歌》后,老师细心地给同学们讲解冬至的由来。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
通过漫画,同学们了解到北方人在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娇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至今民间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此外,南方人在冬至有吃汤圆的传统习俗。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吉祥。
文章插图
除了传统饮食,冬至还有画九的传统。老师以梅花的“九九消寒图”为例给同学们讲解到,从冬至这天起,画一枝素梅,枝上画梅花九朵,每朵梅花九个花瓣,共八十一瓣,代表“数九天”的八十一天,每朵花代表一个“九”,每瓣代表一天,每过一天就用颜色染上一瓣,染完九瓣,就过了一个“九”,九朵染完九出了“九”。同学们跟着老师唱起了“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一个半小时的课程,一堂生动的冬至节气民俗课就结束了,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了解了冬至节气的悠久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对即将到来的冬至日充满了憧憬和期待。
文章插图
【 民族服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从娃娃抓起 冬至节气民俗体验活动在山东省图书馆尼山书院举办】传统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让孩子们从小就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熏陶,进而在心中树立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让他们小小的生命之流逐渐汇入民族之源,为他们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扣好第一粒扣子。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和尚&司马迁记载奇案:和尚巧遇命案无辜被冤,县令发现破绽智破命案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船夫&新科状元乘船回家,船夫随口说出一上联,状元却至死都没对出来
- 玉真子&金庸《碧血剑》八大顶尖高手排名,何铁手第八!
- 冬奥&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