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轮@结合水堀头考古文化 艺术家周颖萱编织艺术展复刻考古遗迹

华夏经纬网11月29日讯:据台湾“中时新闻网”报道,编织艺术如何与考古文化结合?台南市总爷艺文中心驻村艺术家周颖萱以艺术方式还原麻豆古港水堀头遗址考古过程,并邀9位麻豆居民共同创作苎麻、羊毛线编织品,周颖萱《浮现之物》驻村个展日前在红砖工艺馆展出,邀游客观赏跨时空、跨领域的艺术创作。纺轮@结合水堀头考古文化 艺术家周颖萱编织艺术展复刻考古遗迹
文章插图
台南市总爷艺文中心驻村艺术家周颖萱(中)《浮现之物》个展以编织艺术方式还原麻豆古港水堀头遗址考古过程。(刘秀芬台南传真)周颖萱1995年出生于桃园,毕业于台南艺术大学应用艺术研究所纤维组、台北艺术大学美术系。多次参与台湾北、中、南艺术空间的织品创作展览,2021年《群聚现象-降落的鸟》手抄纸纤维作品更入选“2021/22国际纸纤维艺术双年展:蜕”,为新一代亮眼艺术之星。纺轮@结合水堀头考古文化 艺术家周颖萱编织艺术展复刻考古遗迹
文章插图
台南市总爷艺文中心驻村艺术家周颖萱(中)《浮现之物》个展以编织艺术方式还原麻豆古港水堀头遗址考古过程。(台南市文化局提供/刘秀芬台南传真)周颖萱表示,此次创作契机是受倒风内海故事馆的考古文物《纺轮》启发,天然纤维作成的纺织品常因虫蛀、温湿度环境影响而脆化、受潮、发霉,保存不易,因此纺织品在考古出土的文物中经常缺席;周颖萱重制并使用古人纺纱用的工具《纺轮》,以编织型态重新复刻水堀头的考古遗迹。纺轮@结合水堀头考古文化 艺术家周颖萱编织艺术展复刻考古遗迹
文章插图
台南市总爷艺文中心驻村艺术家周颖萱(中)《浮现之物》个展以编织艺术方式还原麻豆古港水堀头遗址考古过程。(台南市文化局提供/刘秀芬台南传真)驻村2个多月时间内,周颖萱以麻线、毛线、棉线、竹片、植物皮捻线等素材,现地制作6件编织作品,包含倒风内海故事馆内的考古出土马匹遗骸图样、未出土的竹笼与水井、考古挖掘土层、以及2件与居民共创编织作品。纺轮@结合水堀头考古文化 艺术家周颖萱编织艺术展复刻考古遗迹
文章插图
台南市总爷艺文中心驻村艺术家周颖萱(中)《浮现之物》个展以编织艺术方式还原麻豆古港水堀头遗址考古过程。(台南市文化局提供/刘秀芬台南传真)周颖萱以麻豆当地农作物酪梨皮染色苎麻、羊毛线,编织马匹遗骸图样,布置于长、宽将近4公尺展台上,模拟考古出土时的样态;更以“想象500年后出土对象”,与9位麻豆居民共同创作作品。纺轮@结合水堀头考古文化 艺术家周颖萱编织艺术展复刻考古遗迹
文章插图
倒风内海故事馆内有出土文物展示区、考古典藏室、倒风内海故事区。(刘秀芬台南传真)台南市文化局表示,《浮现之物》即日起展出至明年1月16日,欢迎游客同时参观倒风内海故事馆,内有出土文物展示区、考古典藏室、倒风内海故事区,展示陶器、瓷器、石器、青铜武器、动物遗骸、贝类冢等当地出土古物,借机深入了解倒风内海发展史、体认早前的历史生活场景。(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