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联$徐志摩葬礼上, 三个特殊挽联揭秘 谁才是真正爱徐志摩的女人!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的“济南号”因大雾导致飞机失事,徐志摩在事件中罹难,时年年仅34岁。徐志摩死后,原配妻子张幼仪以未亡人的身份主持了葬礼,葬礼上,当时文化界名流如胡适、郁达夫等都纷纷献挽联以示哀悼。在当天的葬礼上,徐志摩原配张幼仪,徐志摩现任妻子陆小曼和前任女友林徽因首次同时出现在葬礼上,而她们的挽联也引发了在场所有人的关注。挽联$徐志摩葬礼上, 三个特殊挽联揭秘 谁才是真正爱徐志摩的女人!
文章插图
林徽因、徐志摩与陆小曼葬礼上最长的一副挽联:陆小曼写给徐志摩“ 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 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 ”这是陆小曼在葬礼上献给徐志摩的挽联,在当天收到的所有挽联中,陆小曼的挽联无疑是最长的。这副挽联表达了陆小曼的悲痛之情,然而,仔细揣摩我们会发现,陆小曼的挽联里,提及更多的还是自己。首先来看挽联的上半部分,意思很简单:我们在一起五年,你突然离开,我恨不得与你陪葬,但我尚有老母在世,所以不能陪你死。这话初听觉的很是感人,得是多深的感情,才恨不得和你一起死啊!可细想却让人匪夷所思:一个真的想死的人,是不会事先说的,陆小曼不仅说还在挽联上说给所有人听,这多少是:真想死成分少,博取同情的成分多啊!挽联上半部分,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自己身上。再来看下半部分,这个意思就更加简单了:“我一身病,活不久了,但死前我想把你(徐志摩)的书稿编出来发表,以宽慰你在天之灵”。这挽联的后半部分,表面看,是陆小曼在为徐志摩着想,在你死后帮你整理书稿出版,实际上,却有借葬礼炒作的嫌疑。你想想,徐志摩尸骨未寒,还在葬礼上,此时作为徐志摩的结发妻子,不是最应该站在徐志摩角度考虑吗?徐志摩身死后,最放心不下的是什么,显然不是书稿这些,而应该也只能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双亲”和年幼的儿子。挽联$徐志摩葬礼上, 三个特殊挽联揭秘 谁才是真正爱徐志摩的女人!
文章插图
但陆小曼对这些却只字未提,反而独提书稿,要知道,这是随时可以再谈的事情,但陆小曼却偏偏在葬礼上提,这不得不说:很有借徐志摩葬礼炒作的嫌疑。那么陆小曼为何一定要在葬礼上提徐志摩书稿,她的本意仅仅是炒作吗?其实不然,她还有另外的考虑,陆小曼虽然是一代名媛,但她始终没有正式工作,也没有经济收入,婚后,她的所有花销全是徐志摩负担。现在徐志摩离世了,那么她往后的生活可如何为继。于是,陆小曼抢先一步,在葬礼上就通过挽联:先下手徐志摩的遗文。这些都是徐志摩最后的作品,价值连城啊。挽联$徐志摩葬礼上, 三个特殊挽联揭秘 谁才是真正爱徐志摩的女人!
文章插图
此后,陆小曼在徐志摩死后,先后编辑出版了《眉轩琐语》、《爱眉小札》、《志摩日记》、《志摩全集》等书。这些稿费,自不用说,理所当然地全部归了陆小曼。综上,透过陆小曼的挽联,我实在品不出她对徐志摩的“爱”,但我却实实在在地品出了陆小曼的自私。而实际上后来发生的一切也证实了陆小曼的自私,徐志摩刚死不久他就和徐志摩好友翁端午同居到了一起,此后一直到翁端午离世,两人都始终保持着同居关系,这期间,翁端午始终有家有室,所以,两人一直未成婚。在公众场合,陆小曼始终以“徐志摩夫人”身份自居。最别具一格的挽联:张幼仪悼念徐志摩相比陆小曼长长的如叙事一般的挽联,徐志摩原配妻子张幼仪写给徐志摩的挽联就简短多了。万里快鹏飞,独撼翳云遂失路。一朝惊鹤化,我怜弱息去招魂。张幼仪是不善于抒情的,她天性直率,她也不是文人,不善于操持文字。但这副挽联里流露出的真情,却令人动容。对于张幼仪而言,徐志摩是抛弃她的男子,但他更是她第一个男人,是她两个孩子的父亲。从挽联中可以看出,徐志摩突然离世后,张幼仪心里充满了悲痛,甚至想去为徐志摩“招魂”,一个“怜”字,从张幼仪口中吐出,怎能不让人倍感心痛。即使到了这种时候,她心心念念想的还是徐志摩,至于自己的种种,却只字未提。而实际上,徐志摩死后,她独自面临赡养公婆、教养幼子甚至照顾徐志摩遗孀张幼仪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