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编者按:《左传》成公十三年周礼曰:“国之大事 , 在祀与戎” 。 世界各国总把最先进的技术投入到军事活动中 。 我国也不例外 。 在中国武备交流史上 , 既有输出国外部分 , 也有输入域外部分 , 所谓域外对于动植物来说是原产于域外或者是域外最先驯化的 。 笔者试举几个我国引进域外武备文化交流案例以供大家参考 。 文字篇:中国武备文物中的外国文字 。 梵文:印度的古典文字 。 是印欧语系最古老的语言之一 , 同时对汉藏语系有很大的影响 。 中国对悉昙体梵文的学习和使用颇为盛行 , 后传入日本 , 至今日本还保存了最原始的悉昙体经书 。 ▼图为日本镰仓时代带梵文的大磨上(为缩短刃体将一部分刀刃改刀茎)太刀 。 铭文为备前国长船住景光元亨二年(1323年):
本文图片
梵文从十二世纪开始使用天城体字母 , 现在学习、佛学院中教授的梵文大多为天城体梵字 。 还有一种流行于西藏和尼泊尔的蓝查体梵文 , 随着中国明清统治阶层对藏传佛教的重视 , 而流行于中国汉地 。 ▼清代梵文皮、铁皇帝大阅胄 , 表明皇帝崇信佛教 , 又自喻为佛的化身:
本文图片
▼带有梵文的明清刀刃局部 , 梵文已经成了装饰性文字 , 多不可读:
本文图片
明清武备文物之所以出现梵文铭文 , 是因为朝廷崇信藏传佛教 , 将藏传佛教中种子字的寓意寄予武备中 , 至于有些刀剑上有国外蚀刻花纹及外文字母铭文 , 是因为那些刀剑刃身本来就是国外的 , 配之以中国外装而已 。 ▼图为故宫所藏西洋改鞘腰刀:
本文图片
材质篇:镔铁 。 镔铁这个词在中国词汇中表述还是挺模糊的 。 古代中近东、南亚有花纹的刃器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种以乌茨(Wootz)钢为原料制成;一种以高碳钢和熟铁叠打而成 。 不得不说中国史籍在对镔铁这个词的描述中 , 混淆了渗碳结晶钢和人工锻焊钢的区别 。 原因在于当时有的引进的是制成品 , 有的引进的是原料钢材 。 《魏书》卷102《西域传》说:波斯国(今伊朗)出镔铁 。 我个人认为是经坩埚渗碳 , 高温熔化后的材料钢 。 唐代僧人慧琳《一切经音义》卷55认为镔铁出于罽宾(今克什米尔)等外国 , 又说镔铁“以诸铁和合 , 或极精利铁之上者” , 我个人认为是人工锻焊的成品 。 出产地域方面还有出自大食国等说法 , 总之 , 所谓的镔铁的分布在西域地区有一定的广泛性 。 镔铁约在南北朝时传入中国 。 此后中国也掌握了制炼人工锻焊镔铁的技术 。 镔铁主要用来制作刀剑 , 花纹堆累 , 绚丽多姿 。 至于锋不锋利 , 好不好用 , 和开刃角度及刃器姿形有关 。 ▼笔者旧藏清代人工锻焊刀局部照片:
本文图片
人工锻焊或渗碳结晶钢刀表面花纹如不明显 , 古人会把把表面磨光刀再用腐蚀剂处理 , 可见花纹 , 也叫称“宾铁” 。 明代曹昭的《格古要论》卷六说 , 镔铁有旋螺花、芝麻雪花;常用的腐蚀剂为金丝矾 , 又名黄矾(硫酸铁) 。 元朝工部设镔铁局 , 明代山西出产的镔铁 , 个见是多为人工锻焊 , 而新疆出产的镔铁则有可能是渗碳结晶钢 。 器械篇:明清引进日本及西洋刀剑的情况 , 请见《清朝皇室的“万事屋” , 看皇家级别的长矛都啥材质 , 雍正造办处了解下》等相关文章 , 说过了不再赘述 。 我们说下锁子甲:锁子甲是古代战争中使用的一种金属轻便铠甲 。 公元前五世纪或更早 , 可能是黑海北部的斯基泰人首先发明了锁子甲 。 锁子甲在中国古代又称“环锁铠” 。 一般由铁丝或铁环套扣缀合成衣状 , 每环与另四个环相套扣 , 形如网锁 , 不同文明地方制作材料不同 。 锁子甲由西域传入中国 , 最早记载见于曹植《先帝赐臣铠表》 。 《晋书·吕光载记》描述此类铠甲中的最高品“铠如环锁 , 射不可入 。 ”《唐六典》 , 并将“锁子”列为十三种甲制之一 , 元代使用已经较为普遍 , 但元锁子甲外缀有铁甲片 。 明清两代锁子甲还有沿用 。 个见锁子甲防劈砍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 对穿刺防护效果未必理想 。 ▼清乾隆《皇朝礼器图示》 , 实物为北京故宫旧藏 , 难得完整 , 存有下裳:
- 曹雪芹$红楼梦中,贾元春嫁的是哪位皇帝?这位皇帝我们很熟悉
- 皇宫@他的山水让宋代皇帝爱得发狂,整个皇宫都是他的画,如何做到呢
- 梁师都$隋唐第四高手,小说中他是李元霸的跟班,正史中他却是皇帝
- 帝王#风尘女子因一作品,皇帝纳她为妃,历经了3代帝王更替
- 中国历史@漫说中国·帝王篇南北朝,皇帝像个笑话的时代
- 骆成骧@清朝最穷状元,殿试卷上留下8字,皇帝看后:状元就你了
- 乾隆皇帝&乾隆皇帝的“笔杆子”,比“清四家”更胜一筹,启功:我是学他的
- 蒙古帝国!历史上取名最随意的朝代,开国皇帝翻书看到一个字:就它了
- 皇帝@外公杀害9岁外孙后,夺了外孙的江山,中国却多了位千古一帝!
- 刘邦!中国唯一的文盲皇帝,随手写下的一首诗,却雄视古今无人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