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谁让单弦演员站了起来

单弦 , 是颇受群众欢迎的曲种 。 不知您是否知道 , 原先这个曲种的演员是坐着唱的 。 那么 , 是谁最先大胆站着唱的?这又与天津有什么关系呢?
清乾隆年间 , 岔曲发展为八角鼓 , 后又吸纳诸多明清俗曲 , 形成曲牌连接体的形式 , 称全堂八角鼓 。 其中作为独立形式演出的拆唱 , 又称为拆唱八角鼓 。 自从“随缘乐”(司瑞轩)创“一人单弦八角鼓”以来 , 这种自弹自唱的表演 , 被称为“单弦” , 一时间舞台上流行 , 众多人效仿 。 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数德寿山 。 他弹唱俱佳 , 继承了“随缘乐”的衣钵 , 并有所发展创造 。 之后 , 一位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票友 , 叫全月如 。 他对德寿山的唱 , 佩服至极 , 说:“德先生的唱 , 真是没挑儿了 , 弦子弹得也好 , 真可谓天衣无缝 , 炉火纯青 。 可惜美中不足的是 , 让自弹自唱给束缚住了 。 ”有人问他为什么 , 他说:“您想啊 , 说唱这种玩意儿 , 需要眼睛来传神 , 需要手的动作表达故事情景 , 而自弹自唱不是把双手给捆住了吗?况且还是坐着表演 , 既不能弹唱兼顾 , 又不能表达感情 , 更何谈心无二念、聚精会神呢?”
因此 , 他率先创新 , 改变这种传统唱法 , 在继承其师联珠快书演员奎松斋及其他名家艺术经验的基础上 , 约请著名弦师盛联堂三弦伴奏 , 自己击八角鼓站着唱 , 生动泼辣 , 韵味十足 , 精神饱满 。 可是这种尝试 , 有人赞许 , 同时 , 也遭到不少人的讥讽 , 认为他是“单腿虎 , 不会弹弦子” , 也有人认为他是“辱没祖宗艺术” 。 在这种强大的压力之下 , 赞许他改革的业内人士劝他到天津试一试 。 于是 , 他大胆地闯天津 , 演唱自编的《卖油郎独占花魁》《鸿鸾禧》《凤仪亭》等 , 获得轰动效应 。 天津观众较少保守思想 , 且独具慧眼 。 尤其是全月如自幼学昆曲 , 手眼身步运用得如鱼得水 , 举手投足、眼神表情 , 使观众很快被吸引到他演唱的故事情节中 。 加上他击打八角鼓技艺超群 , 伴奏者盛联堂的弦子也弹得好 , 极大地发挥了站立演唱的优长 。 宣统元年(1909)11月16日天津的《民兴报》刊发了一则广告 , 旭街(今和平路)松凤阁茶楼特请全月如演《珍珠汗衫》 , 他排“倒二” , “攒底”的是《五音连弹》 , 连著名“张派”京韵大鼓创始人、曾与刘宝全打对台的张筱轩都给他“垫场”演“倒三” 。 当人们赞赏他“让单弦表演站起来”时 , 他说:“是天津让这个曲种站起来的!”此后 , 荣剑尘、常澍田、谢芮芝、石慧儒等先后在天津唱红 。 人们赞赏天津这个曲艺发祥地 , 让“单弦”得到发展 。
【天津|谁让单弦演员站了起来】类似的故事非常多 , 下篇咱讲谁创立的“大三弦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