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王安石诞辰千年特展:当苏轼真迹“相遇”荆公画像

荆公画像、苏轼真迹、黄庭坚书法、名家碑帖……随着“千载一瞬——王安石诞辰1000周年特展”的启幕,一件件国宝级文物首次在江西省博物馆集结开展 。作为江西省博物馆新馆首个名人主题原创大展,展览汇聚江西省内外精品,涵盖碑刻、书法、古籍、拓本等150余件 。其中吉林省博物院借展的《苏轼行书洞庭中山二赋卷》原件仅展出20天,辽宁省博物馆借展的《耆英胜会图》是首次外出参展 。
“此次展览从全新的策展思路出发,展览内容融入最新学术成果、重要展品,紧扣王安石和他的朋友圈,以王安石八个人生重要节点展开,以其生平事迹、学术贡献、社会影响、历史地位为主线,辅以大事记、行迹图、关系表等展陈手法,增加展览的趣味性,展现王安石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卷 。”展览的策展人毛静介绍,“我们希望通过展览让观众认识到一个有血有肉、有温度、有情怀、有格局的王安石 。”
王安石(1021年12月19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 。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 。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1069年),被宋神宗升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钟山,享年六十六岁 。累赠为太傅、舒王,谥号“文”,世称王文公 。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 。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
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 。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 。有《临川集》等著作存世 。
欧阳修盛赞他“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苏轼称其“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代;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黄庭坚称其“一世之伟人也”,朱熹评价他“文章节行高一世” 。
王安石以“道德文章”著称于世,但所主持之变法却遭到猛烈抨击 。司马光认为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太皇太后曹氏亦向神宗哭诉,“王安石诚有才学,然怨之者甚众,不若暂出之 。”
近一千年来,王安石其人其政,争论不休 。直到20世纪初梁启超全面肯定王安石之后,才重新开启评价王安石的热潮 。
宋史专家刘子健在《宋代中国的变法:王安石及其新政》中讲道,“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很少有人像北宋杰出的改革家和最富争议的政治家王安石那样重要 。他主持的改革的非传统性质,其施行方式之彻底,以及其涵盖范围之广,几乎前无古人,直到最近一个世纪也没有什么改革可以与之媲美 。”
2021年12月19日,“千载一瞬——王安石诞辰1000周年特展”在江西省博物馆启幕,作为江西省博物馆新馆首个名人主题原创大展,展览汇聚省内外精品,涵盖碑刻、书法、古籍、拓本等150余件 。据悉,此次展览充分利用历代有关王安石的研究成果,如李绂、蔡上翔、梁启超、邓广铭、漆侠等学者的相关论述,提炼萃取,去伪存真 。同时,也融入了诸多考古新成果,如王安石父亲王益、兄长王安仁墓志拓片,曾公夫人吴氏墓志,这些考古新发现成果,填补了王安石研究领域的相关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