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晨|青年作家|张启晨:把情与思投入到运河中( 三 )


“这个不行 , 完全不能用 , 你重新想想!”琢磨十多天才完成的一万字稿件就这么被完全否定 , 难免令张启晨灰心丧气 。 最困难的时候 , 张启晨已经不抱希望 , 在操场上一圈圈用力跑着 , 发泄着自己的愤懑 , 直到最后瘫软在草地上 , 可跑完之后又回到书桌前奋笔疾书 , 邢万军也按捺住自己恨铁不成钢的焦躁 , 亦师亦友地给予张启晨最中肯的建议 。 很快张启晨就调整状态 , 除了课业之外 , 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阅读写作上 , 重新拿出了两万字的内容 。
“这三千字写得有点意思 , 你可以按照这个方向来 。 ”
得到鼓励和肯定 , 让张启晨兴奋不已 。 ……《我为读书狂——一个90后的读书笔记》出版的前一天 , 张启晨彻夜未眠 , 阳台上的他 , 对着满天月色大口大口地灌着啤酒 。
用文字和画面 , 留住运河划桨声
运河岸边故事多 , 生生不息的运河滋养着不老的玉堂 。
看着面前的数千口大缸 , 张启晨震撼且赞叹 , 酱油就是在这一口口大缸中历经数月的酝酿沉淀 , 最终成为菜肴的灵魂关键 , 如今的工业酱油虽然方便快捷 , 可未经岁月洗礼的它们不论是品质还是口感都逊色不少 , 而优秀文字的产生也正是这样的道理 。
利用年休假的时间 , 张启晨来到山东济宁 , 采访百年老字号“玉堂酱园” , 深刻挖掘长达三百年历经六代人 , 遭遇三段命运转折的酱园传奇 。
四天的时间里 , 他采访了酱园的厂长、行政管理人员 , 并和酱园的技术师傅、普通工人一起上班作息 。 得知张启晨要为玉堂酱园写一本书 , 退休多年的老工人也赶到酱园 , 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娓娓道来 , 张启晨欣喜若狂地记下这些第一手资料 。
晚上的时候 , 他们已经把张启晨看做一分子了 , 看着面前的青年皱着眉头喝下一小口满是药味的药酒 , 龇牙咧嘴地回味着口腔肠胃的舒爽火辣 , 一众汉子哈哈大笑 。 回到住处的张启晨强忍着醉意 , 整理笔记记录心得构思章节 。
张启晨一直留到假期最后一天 , 才依依不舍离开 , 临别时候 , 托运了一大堆资料 , 还留下众人联系方式 , 回去之后 , 每天一下班就闭门苦读反复钻研 , 设想自己就是当年的玉堂掌柜 , 在数百年时间里面临种种变故 , 他又该如何应对?
一段历时百年的商海沉浮至此展开——张启晨以酱园的成长为蓝本 , 为读者讲述了玉堂酱园以其独特的口味及质量享誉京师 , 在新中国建立后响应公私合营号召主动捐献企业 , 在改革浪潮中大胆尝试主动革新、重整旗鼓 , 最终迎来新生焕发光彩的故事 。
《玉堂酱园》入选北京市艺术基金项目 , 并被中国“网络文学+”大会遴选为首批海外输出作品 , 翻译为阿拉伯文网文出海 。
说起这些年的创作历程 , 张启晨总结道:“互联网、大数据、新技术等的确给文艺形式创新 , 文学作品创作以新的展现技巧、样式和空间 , 但在与胡嘉的合作中 , 我们都深刻地感受到 , 无论是走访和定位 , 构思和打磨 , 情感和表达 , 首先有赖于生活的赋予 , 匠人之心的葆有 , 而新的技术、新的手段的运用 , 对激发灵感、丰富内涵 , 特别是在表现力方面 , 都比以往的传统创作有了新的提升 。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 这条信仰的河流、历史的河流、生命的河流 , 让张启晨的行文氤氲着运河岸边的人间烟火与童心童趣 。 今日之大运河所展现出的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 让张启晨倍感兴奋 。 从学校毕业至今 , 他的生活始终没有离开运河沿岸 , 他的创作更是与运河息息相关 。 “我希望用自己的文字和画面 , 留住运河划桨声这美妙动人的场景 。 ”张启晨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