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中国古代三大哲学体系,每一个都离不开“农耕文明”

中国古代哲学由几大家组成,分别是道家、儒家、佛家。
这几家,几乎影响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
农业生产&中国古代三大哲学体系,每一个都离不开“农耕文明”
文章插图

几大家的特点:不挣、讲规律
道家、儒家、佛家,它们有各自的特点。
道家讲人与自然的规律,也就是道。
儒家讲人与人的规范。
佛家讲人自身的心理修养。
别看这几家各自不同,但也有相同的,那就是“不挣”。
道家告诉人们,要顺其自然,随心而遇。
儒家告诉人们,人要谦让,谦卑。
恩家告诉人们,人要心如止水,忘念。
农业生产&中国古代三大哲学体系,每一个都离不开“农耕文明”
文章插图

可以看得出,它们这几家都有一个核心的要求,既不挣。
另外,讲规律,也是几家的特点,道家就不用多说了,“道”其实就是规律。
儒家其实也讲规律,但它讲的是人与人的规律,而不是像道家那样讲人与自然的规律。
佛家也在研究规律,但是它只研究人自身的生活规律,人只有消除杂念,才能成佛,佛是人追求的最高境界。
可见,道家、儒家、佛家,都在研究“规律”。
农业生产&中国古代三大哲学体系,每一个都离不开“农耕文明”
文章插图

为何中国哲学讲究不挣?
前面说了,中国几大哲学思想,都围绕“不挣”来研究。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为了弄明白这个事情,我们需要了解中国古代的生产方式。
中国古代以农为主,以弄为荣,商人倍受排斥,这点跟古希腊是相反的。
古希腊恶城邦生活,以商为主。
而中国的家庭式生活,则以农为主,因为中国家庭有土地,而古希腊家庭没有土地。
以农为主的中国生产方式,必然受“农业思维”的影响。
农业生产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土地”最大。
土地的特性是,搬不动,需要守。所以,中国古代人们的思维是,注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以守为主。
“守”的思维占据了人们的思维后,“攻”的思维便变弱了,于是形成了“不挣”的普遍思维。
农业生产&中国古代三大哲学体系,每一个都离不开“农耕文明”
文章插图

为何,“规律”倍受关注
几大家如此关注“规律”,是有其原因的。
其原因自然跟“农业生产”有关。
农业生产跟大自然的规律是紧密相连的。
春夏秋冬、寒暑交替、星辰变换,都影响收成。
所以,古代农民很早就开始注重大自然的规律,于是最早酝酿出了《易经》。
《易经》记录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把“规律”研究得如火纯青。
于是,不管是道家的《道德经》,还是儒家的《论语》,或者是佛教的许多佛经,都受到了《易经》的影响,集体关注了“规律”二字。
佛家虽然从印度传来,但是却受中国哲学思维的影响,最终形成了跟印度不一样的“佛家”。
中国的佛家,多少参杂了中国的道家思想,这是我国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说的。
写在最后
最后,也许大家会问,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为何如此根深蒂固,为何商业文明无法得到良好发展?
其实,农业的方式并非其有多好才被延续了两千多年,而是它刚好符合了“封建统治”的要求而已。
农,让人们牢牢依附在土地上,土地是固定自然,搬不动,所以人们不会到处走,利于统治者管理!
【 农业生产&中国古代三大哲学体系,每一个都离不开“农耕文明”】比如,古代征兵就很容易,直接到村庄抓壮丁即可。